当时流行的“朦胧照”就是这样的效果
一个工作了48年的老摄影师
走进杭州照相馆有点寻访的意味,这里和其他影楼的不同除了装修比较传统朴实以外,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有几个为客人选片的工作人员,都是40岁以上的大姐,这里的一切都给人一种踏实和安心的气氛,那大概就是岁月带来的“经验感”吧。打听了一下,果然大多数杭州的中老年人如今还是这里的常客,拍全家福、证件照、集体活动合影,或者为子女找拍婚纱照的地方,他们更愿意选择这里而不是那些花哨的新影楼,在这里他们更能找到与自己青春同步成长的感觉。
负责接待的大姐为我介绍了一位目前这里资历最老的摄影师——64岁的谢继连师傅,据说由于他比较健谈,对照相馆的历史也比较了解,已经成了很多媒体采访的发言人。我见到他时他正在为一个20多口人的家族拍摄合家欢,说起来轻松,其实拍合家欢是技术含量要求最高的,虽然最后那声“咔嚓”好像很快,可之前怎么把这个庞大的队伍排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情绪,确保每个人的表情都到位,并且拍摄一次成功,不留遗憾,可都是一项需要极其精准的技术活,所以谢师傅几乎已经成了客人点名要他拍的“合家欢专业户”。只见他现场谈笑风生,不时开开玩笑调节气氛,很快和这个家族的成员熟悉起来,然后有条不紊地指挥队形,最后只按一下快门,就宣告完成,有点像一个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轻松间一招成定局。
后来谢师傅也向我证实,由于这么多年的经验,他无论是拍人物写真还是证件照,基本都是一张就能达到最完美,让客人满意,当然如果客人不放心他可以多按几张,但其实最后选的还是第一下拍的那一张……与如今时髦的写真照层出不穷的风格和经过大量后期制作达到的完美效果相比,这种“一张定乾坤”的方式因为加进了老师傅经过多年训练的纯熟手艺,对各种面孔与用光的精准把握,增添了更多温情和珍贵,更像是一件手工艺品,在这个被工业化快速席卷的时代保留着一种难得的质感。
谢师傅1960年参加工作,那时候16岁,就开始在原来的慧光照相馆当学徒,由于聪明勤奋,很快就掌握了从拍摄到冲印、修片、上色等一系列技术,成为照相馆里的骨干力量。这么多年过去,曾经的师父、同事、徒弟都自己出去单干或者相继离世,只有谢师傅一直坚持在这个岗位上,可以说拍照已经成为了他一生的事业。回顾起当年,做个摄影师是一件相当体面和很“洋”的职业,不是谁想做都可以做的。但谢师傅并不仅是因为这些,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是因为自己热爱艺术,还曾经想过去考美院,在那个年代,摄影大概是唯一能让年轻人发挥对影像的审美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