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然而,去年初才成立的江阴远景能源公司却喜事连连:今年4月,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下线;6月,安装在龙源启东风电场的样机成功发电;就在本月底,首批风机将运往有“陆上三峡”之称的甘肃酒泉风电基地,每台价值千万元……
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这一直是国内风电企业的心头之痛。然而,“远景”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的成功产业化,使其成为我国首家自主开发风电核心控制技术和载荷优化技术的风电企业。
11月4日,在江阴市高新技术创业园内,总经理助理鞠春临告诉记者:“国内的风电企业,一般是直接购买国外大企业的许可证或是购买设计公司的技术,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而我们的风机完全是自主研发的,尤其是在国内最薄弱的风电核心控制技术、载荷优化技术与有限元分析技术方面,目前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而动态能量捕获专利技术则增加了风轮在低风速和湍流风状况下的能量捕获,能显著提升发电量。”
称其“捕风高手”并非“王婆卖瓜”。安装在启东风电场的风机共有50多台,除了“远景”这一台国产风机外,其余全部是进口产品。然而,半年来的运行情况表明,“远景”的这台国产机成功经历了台风和盐雾考验,累计发电量超过100万度,平均可利用率达到99%。就在上个月,“远景”的77m风轮直径的1.5兆瓦风机获得行业内最权威的德国劳埃德船级社设计认证,“远景”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不依赖国外咨询机构、完全凭借自身研发能力通过该认证的风电企业。
自主研发的意义非同一般。4月份,样机刚刚下线,国内外的订单纷至沓来:国内订单200兆瓦,来自美国的订单则有600兆瓦。今年,刚刚产业化的“远景”计划实现销售3亿元。
一共60多名员工,其中研发及工程人员占了一半,剩下的20多名工人能完成这么多订单吗?面对记者的疑惑,鞠春临笑了:“与传统制造业不一样,我们是‘哑铃型’企业,掌控研发、组装、销售这几个环节,如零部件的设计由我们负责,但部件生产是外包给其他企业。”
“远景”正在颠覆着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至今厂房仍是租借的,厂区仅仅20多人,却能达到年产150台发电机组的规模。“在临港新城,正在建设第二厂区,二期在建工程会对传统风机生产方式进行革命性突破,将导入业界首条风机装配流水线。2009年竣工后,将形成1000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年生产能力。”鞠春临说。
更有意义的是,“远景”正在撬动一个千亿产业链。“远景”当初选择江阴,就是看中了这里较为完善的风电产业链。如今,“远景”生产的风机有40%的零部件是江阴当地企业提供的。这给江阴市政府带来了灵感和信心。目前,一个以“远景”为龙头的风电产业园正在规划中,江阴风电产业基地的目标是2010年销售500亿元、2015年销售2000亿元。(吴红梅 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