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末,小企业授信户数398.8万户,同比增长16.7%;授信总额19258亿元,较年初增1440亿元,增长8%
●调增信贷规模,成立专门机构服务中小企业;不断创新担保方式、产品服务
这些天,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西锦石材公司董事长李火热颇为苦恼。从9月份以来,公司没接到一笔国外订单,只能开拓国内市场。李火热打算在天津开分公司,但启动资金成了难题。正犯愁时,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中小企业业务中心的客户经理主动找上门来,不到一个月时间陆续贷给他1800万元,还无需固定资产作抵押,直接用石材库存质押就行。“没想到,真没想到,现在银行给中小企业放贷的效率这么高!”李火热感慨道。“在石材行业,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资金占用量较大。按传统做法,这些库存不能用来申请贷款。但我们发现库存的市场风险较小,只要监控得当,就能有效避免信贷风险。”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中小企业业务中心主任郑宇说。
西锦石材的故事是商业银行积极创新、服务中小企业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受外需减弱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中小企业出现了明显的经营困难。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各商业银行齐心协力,及时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与其共渡难关。
央行灵活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8月初,针对汶川特大地震的实际情况,提出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灾区中小企业发展的贷款总量可适当放宽。9月初,明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在年初规模的基础上增加10%,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中小企业、“三农”和灾后重建等领域。11月,全面放开贷款规划限制,支持银行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为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央行一方面大力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中小型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方便,增强其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能力;另一方面,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试点。
银监会则建立和完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 “六项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政策引导,协同央行安排专项信贷规模,统筹用于小企业、“三农”和灾后重建,并明确提出两个“不低于”目标,即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
各家银行也从多个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调增信贷规模,成立专门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如工商银行拟在中小企业客户资源丰富的区域,试点一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支行或中小企业中心等专营机构。建设银行在总行设小企业中心,各一级分行设小企业管理中心,二级分行设小企业经营中心,逐步建立专业化、垂直管理的小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招商银行在苏州成立了直属总行的小企业信贷中心。
——不断创新担保方式、产品服务。如工商银行拓展供应链融资业务、信用证项下的卖方融资业务、商品融资业务等,还积极研发小企业融资替代产品,探索采用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信托理财计划、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手段。民生银行专门建立信贷工厂操作模式。据统计,目前全国金融机构推出的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信贷创新产品超过300项,累计信贷规模超过1000亿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各方合力的作用下,中小企业贷款明显增长,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小企业授信户数398.8万户,同比增长16.7%;小企业授信总额19258亿元,较年初增加1440亿元,增长8%;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106.5亿元,占比较年初下降2.7百分点。
然而,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小企业融资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如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经营风险增大等。
专家建议,应加大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力度,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一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重点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是针对不同企业,采取出口退税和减税的相关政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是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