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1》2008年11月11日播出《高增长?低通胀?》,以下为节目实录:
PPI再度走低,CPI连续六个月继续回落,国家统计局相继公布10月份经济数据,涨幅回落超过预期。扩内需,保增长,政府出手刺激经济,引来各方期待,逐渐放缓的CPI、PPI指数会否成为历史性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促增长与控物价之间该如何平衡?中国能否迎来高增长、低通胀的最佳时机?《新闻1+1》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连续几天以来,4这个阿拉伯数字似乎始终跟中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继9号中国政府推出在未来两年要注资4万亿来拉动中国经济之后,今天,国家统计局又公布10月份CPI的增幅为4%,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另外,CPI的持续下落,对未来中国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邀请到了特约评论员赵杰先生,稍后,赵先生将给我们做出解读。首先我们还来关注一下CPI相关的新闻。
(播放短片)
解说:
CPI、PPI,这两个大众关注的焦点词汇,每次数字的变化都牵动人心。然而,这两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PPI最新数据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占据很多报纸、网络头条位置的依然是政府出台十项措施,扩大内需的新闻。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4%,比9月份下降0.3%,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这个数据没有太多悬念,在这个数据出炉前,各界人士就纷纷预期CPI和PPI将双双下降,大部分机构预测10月份CPI将在4.2%左右,和今天公布的上涨4%只差0.2%。4%,这是今年5月份以来,中国CPI同比涨幅连续第六个月回落。
今年8月份,我国CPI数据从6月份的7.1%和7月份的6.3%,一下回落4时代,而9月份CPI同比上涨4.6%,和CPI同比涨幅连续六个月回落不同,今年以来,PPI从1月份的6.1%,一路涨至8月的历史最高点,10.1%,此后开始下行,终于在10月份,涨幅出现明显回落。有专家认为,经济增长放缓,需求减弱,打破了此前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减小。
CPI和PPI双双下降,意味着居民消费成本与企业成本的下降,传递出了经济寒秋中的些须暖意。有媒体评论,物价涨幅明显回落,这是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的表现,也有专家认为,这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本周,CPI涨幅回落已经不再是热门新闻,有专家分析说,如今没有人过多关注CPI,市场对于经济数据的关注点逐渐由CPI转移到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上。那么人们是否告别了为CPI和PPI数字变化揪心的日子?是否迎来了低通胀的安全期?CPI连续三个月涨幅重回4时代意味着什么?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契机呢?
主持人:
赵先生,有一个时机的问题,就在9号,两天前,也就在CPI的数字公布两天前,然后我们国家公布了这4万亿的一揽子经济复苏计划,然后就是11号,今天公布这个CPI已经落幅落到了4%,你觉得两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没有?时机公布上有没有关系?
赵杰(特邀观察员):
应该说我们中央的决策肯定是占有这些材料,然后还要提前做一些预判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出台这么重拳出击保增长的政策。现在公布既可以看作是在重拳出击之后,对整个重拳出击的外部环境的指标的一个提供,让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中央会出台这样的政策,也可以说中央早就通过占有材料,通过分析经济数据,已经预测到,提前预判到我们的CPI和PPI会出现大幅度的双降这种可能,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以保增长为鲜明特色的一揽子保增长计划。
主持人:
张先生,如果今天您看了我们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八点到九点段有一个直播,分析为什么CPI会大幅下降,其中主持人就谈到,说CPI下降的坡度比较陡,但是专家马上说,要看它发生的时机,如果说光是陡,那当然不好,但是发生在这个大背景下,它有好的作用,您怎么看?
赵杰:
我想一般都会这样来认为,我们的宏观调控一直都是控制通胀的,是一个很首要的目的,因为控制通胀,通胀是我们整个宏观经济四大控制指标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三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多,信贷投放过多,外贸出口顺差过大,这是我们长期改革开放30年左右,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这样,跟这种发展模式相配套的,就是容易出现经济过热的这种现象。所以我们一直对防止通货膨胀有一套经验,有一套方法。
但是没想到在我们这次针对“三过”这个毛病,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我们针对“三过”这个毛病,出台了两防政策后不久碰到世界经济这种巨大的变化,可以把它说成是大萧条也行,把它说成是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也行,我们不得不根据内外经济互动的关系来进行灵活审慎的这种宏观经济政策。
主持人:
说到这儿,您觉得CPI能从年初的8%点几,一直降到年尾10月份的4%,更多的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的宏观调控因素?
赵杰:
因为你可以从它的时间来看,它是从2008年2月份开始变化,但是真正的它们从CPI和PPI的互动,PPI也降低,CPI也降低的话,应该说是从2008年6月份开始的,2008年6、7、8、9,给大家什么概念呢?大家就是在6、7、8、9不断地担忧美国经济,不断地看到美国要出台一些救市的举措,出台一些拯救经济的计划,这恰恰就是在6、7、8、9、10这段时间进行的,所以从它们这种联系来看的话,我觉得美国经济走弱这个因素对我们宏观调控的政策显现也起了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因素的作用,当然我们中央的宏观调控针对外贸顺差过大,货币投放过多,我们进行了这些调控,也是有一些作用的。
主持人:
CPI的大幅下落,从年初开始到现在,您觉得会不会有些所谓的副作用?
赵杰:
CPI的大幅下落,我觉得如果是从老百姓生活角度来讲它不存在,因为老百姓主要是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活必需品,弱势群体来讲是生活必需品。第二个,有投资能力来讲,他关心他的资产价格的变化。
主持人:
您看屁股坐在哪儿,假如说我们要看增幅4%的CPI,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食用的农产品价格回落了,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当然这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我们站在农民的角度,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盼到农产品的价格上升了,结果这个CPI一下落,把我的价格又拉下去了,那我等于是肉贱伤农,会不会这样?
赵杰:
但是我们也知道,在CPI高企的时候,农民的利益也是不容易得到保障的,因为它主要表现在流通环节的利润,农民因为他的议价能力低,还有其他的因素,农民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过程中,他能分到多少收益,这仍然是个问题。所以说我是这样来觉得的,简单地来讲,物价越低,老百姓日子越好过,那是指对普通的生活必需品采购的角度来讲,但是对更广泛来讲,它要有一个经济增长和适度物价的权衡,有经济增长才有就业,才有财富的积累,包括财富在不同人群中的平均的、适度的均等化,如果没有增长的话,物价指数再低,我们只能掉到冰窟窿里去了,所以说并不能简单地说物价越低,通货膨胀的数字越低越好。
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通货膨胀它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在跟国际经济联系更紧密的情况下,它是跟美元的变化有关系的。所以通货膨胀的高低它还有另外一个指标,它是跟美元的走向是有关系的,而它跟美元走向有关的话,那它跟我们国内老百姓的生活看起来隔得就更远了。所以不能简单地说通货膨胀越低,对老百姓越好,不能简单地这样说。
主持人:
您看现在物价回落了,您刚才也说了,作为普通公众,当然他是高兴的事情,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有一揽子刺激计划,这种双方之间是不是也要协调一种关系?
赵杰:
这就是我们刚才讲了,现在整个刺激计划里面是很鲜明地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这么一个保增长,刺激经济增长的这么一个计划。但是我们事实上在这个一揽子计划里面还有保持民生,加强民生的投入,甚至包括投入到民生领域的改革的计划,比如说最新的国务院的这十条措施里面就有明确的指出,要加快医药体制改革,它没有提到别的改革,就在民生、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这些里面,这十条里面就单独地提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就说明年初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讲到的,我们财政征收要向民生和制度性建设方面倾斜的话,那么到年底的时候,我们已经锁定了,至少要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在今年上要进行一些制度上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