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生命的记者和失去家园的小猫——5月17日都江堰一处救援现场。 贺延光摄
11月1日,一个温和晴朗的上午,汕头大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这是近30名参与过汶川地震灾区一线报道的记者,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国内最为活跃的通讯社和平面媒体。应汕头大学新闻学院之邀,他们将对国内新闻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的报道,进行一场为时一天的研讨。
研讨会上的气氛显得热烈而理性。记者们彼此分享着此次地震报道中的经验,或是坦率道出自家媒体的欠缺与失误,也会冷静地谈到自己在进行报道时的困扰与不足。
此时,离地震发生已经整整172天。在许多旁观者看来,那场山崩地裂的灾难,似乎未在这些记者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
但研讨会结束后的饭局与聚会中,情况明显发生了变化。记者们开始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十多天炼狱般的采访经历,也会聊起从灾区回来后的痛苦和煎熬,在酒杯的碰撞与烟雾的缭绕中,许多人的眼角泛起泪花。
显然,理性与冷静都只是表象。这将近半年的时光,并不能将某些记忆从他们的脑海中抹去。那些曾目睹地震后惨烈景象的记者,都将和这段一生中刻骨铭心的采访,进行一场漫长的告别。
1 在灾区呆了一个多月,回北京的头两个晚上,新京报记者吕宗恕连续做了两个噩梦。
头一个梦,他在堆满遇难者遗体的空地上走着,突然间,一个死去的人拉住了他的小腿,他在拼命挣扎中吓醒了。第二天晚上,他在梦里看到数不清的遇难者遗体,在梦里他嚎啕大哭,直至哭醒。
几乎每一个从灾区回来的记者,都有过和吕宗恕相似的经历。一些记者梦见各种奇形怪状的妖魔或者鬼脸,向自己飞来;一些记者会梦见自己的至亲——父母、妻子、儿女被压在废墟里,呻吟、呼救,自己却无能为力;有些记者从梦中吓醒,看见身边盖着白被单的妻子,甚至会产生“不好的联想”。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