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 题:面对灾难,他从不退缩——记来自四川灾区的残代会代表马骏
新华社记者周婷玉、李菲
1岁那年,还没有学会走路的他就因患上小儿麻痹而致残,从此与拐杖相伴。但他拄着拐杖从一名学生、医生、医院院长一步步走到四川德阳市残联理事长。
45岁这年,他所在的德阳遭受特大地震灾害。他在余震中拄着拐杖亲临现场摸查灾情,组织救援。
面对灾难,他从不退缩。他用拐杖支撑着自己,又用自己“支撑”着其他的残疾人。救灾中,残疾人朋友亲切地说:“有困难就找马哥。”
他就是正在参加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马骏。
“全市近8万人受伤,目前一些人还在康复阶段,新增残疾人数量还难以准确估量。同时,德阳市6个县的残联组织都损失严重。”马骏坦言,灾后残疾人工作压力很大。自地震发生以来,他就一直在为残疾人的帮扶救灾、康复就业四处奔波。
5月12日,马骏正在从德阳去成都开会的路上,地震发生后,他随即掉转车头返回单位。看到刚改建好、准备在5月18日全国助残日投入使用的康复中心被震得裂缝、坍塌,马骏“心很痛”。
但他没有沉浸在悲痛中,当天便组织人员“抢购”食物送往受灾极重的绵竹市。5月13日到5月22日,马骏和市残联的工作人员一直来回奔波在德阳和各重灾县之间,了解灾区残疾人的需要,组织救灾物资。
虽然拄拐杖走了几十年,但像灾区那样的乱石瓦砾马骏几乎没走过。“经常摔跤,多少次已经记不得了。”他膝盖上的新伤疤依然清晰可见。
“灾难没法选择和避免,要把灾难转化成新的发展机遇,利用重建的机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得到更大的发展,提高残联组织的服务能力。”马骏在工作会上这样鼓励其他工作人员,他自己一直身体力行。
与卫生部门合作,接待康复病人的康复治疗;帮助残疾人就业,组织外地企业到德阳召开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加大盲人按摩、缝纫等职业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争取外援,做好灾后病人康复工作,完善残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几个月来,马骏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
寻求外援也多有挫折,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失望,但这些都没击退马骏百折不挠的努力。
6月27日的一个电话终于给马骏带来了转机,香港红十字会确认同意合作。一星期内,市残联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地工作,重新装修康复中心的房屋,7月4日香港专家带着设备过来时连说了三句“没想到!”
7月5日是马骏灾后以来心情最好的一天。这天德阳市残联与香港红十字会康复及假肢中心成立并接收第一例康复病人。未来5年内,香港红十字会将给这个中心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为灾区震后新增截肢患者和灾前贫困截肢患者全部免费实施假肢安装。
马骏说,到今年10月30日中心共接待德阳、绵阳、广元等地震后截肢患者89名,已为56名免费装上了假肢。现在假肢的取模、制作、生产、调适都可以在德阳完成,德阳市残疾人工作已经有了第一步的跨越。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全国一流的假肢中心。”虽然灾区残疾人工作的任务很重、路很长,但马骏充满信心,他将继续前进,用热心、关心、爱心,用热情、温情、友情服务于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