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就要下了,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过冬”
11月8日,立冬的第二天,覃明和几位朋友去了趟汶川县银杏乡文兴坪村上坪组,给村民们送去了180条棉被和两台发电机。可到了之后才发现,对于180位村民来说,这些物资并不能满足他们过冬的需求。
“我们去的那天,山上风非常大,很冷,现在盖两床被子都不嫌多。要是下雪的话,他们过冬将相当困难。”覃明是中国志愿者联合会的成员,“5·12”地震发生半年来,这已经是他和同伴第七次给上坪组运送物资。
好想有个挡风遮雨的家
文兴坪村地处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地震发生时,上坪组所有的房子都被滚落的山石砸中。地震过后,上坪组的人只好到下坪组的一处安全的高地上搭起简易房。这些房子大都用废木头做梁,用旧凉席做墙和屋顶。“凉席上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孔,根本挡不了风。外边下大雨,里边就是中雨。”覃明说,他们住的房子跟猪圈差不多。
由于地势险峻,这里并不适宜搭建其他灾区都在兴建的活动板房。当地政府也没有什么替代措施,只是允诺他们,如果自己动手建房,每户可以补贴2万元人民币,可是村民们告诉覃明,在当地,建一幢房子起码要5万块。
“要是家里没点积蓄的话根本盖不起。”覃明说:“一块砖在成都如果卖1角,到了那儿就变成8角甚至1块,一包水泥要60多元,还是质量很差的,碳灰居多。而且他们现在的地属于下坪组,每亩地需要36500元。”
不过,比起半年前,村民们的生活还是改善了很多。覃明记得7月份过去的时候,整个村子就剩一点点粮食,而现在,村民在房子旁边种了菜,肉和米都可以在外边买到。只是在汶川县草坡乡,覃明发现那里粮食依然短缺,路况也跟六七月份一样差,需要绕很远很陡的山路才能到达。
孩子的手冻得像个包子
立冬之后,高海拔地区温度陡降,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甘孜州等高寒山区的过冬问题变得日益紧迫。
阿坝州黑水中学地理老师伍加旭的担心在与日俱增。11月11日那天,他给在汶川县漩口镇的母亲打去电话,祝她67岁生日快乐,但母亲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母亲告诉他,虽然已经领到了政府发的毛毯,可旧木板造的房子依然只能遮雨,不能挡风。“父母本就年老体弱,这个冬天,他们肯定很冷。”
伍加旭学生的情况也并太好。在黑水中学,仍有初一的四个班还在活动板房里上课,孩子们已经穿上了羽绒服和藏袍,但还是感觉很冷。“在学校,没有热水洗脸、洗脚,更谈不上暖气。孩子们的手,在11月就已经变成‘包子’了。”
前不久,在一位援教老师的帮助下,有两个班的孩子终于戴上了他们人生的第一副手套。伍加旭说,如果能再有1000副手套,全校孩子的手就都能不挨冻了。
在整个黑水县,还有很多学校都在板房里上课。“到了12月中旬就真的没有办法了!”伍加旭说,他们已经接到通知,12月底,全县的学校将会提前放假。
最缺的不是棉衣棉被
11月份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棉被正源源不断地送到四川灾民手中,但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福却向社会呼吁,现在棉被还缺80万床,棉衣裤缺70万套。
最缺的还有志愿者。半年前,地震发生的当下,志愿者从全国、全球各地纷纷涌向这里。5月19日,地震发生一周后,覃明就从上海老家到了成都。他记得当时,中国志愿者联合会有1万多人,而现在,能坚持下来的只剩七八个。“他们也没办法。在这里开销很大,没钱了,就得回去了。”覃明很理解志愿者的苦衷,他说,有一天弹尽粮绝了,他可能也要回去。
其实早从7月份开始,中国志愿者联合会就组织棉被送到灾民手中。“很多灾区一直都很冷,在我支教过的绵竹汉旺镇,5月份就要盖棉被了。”覃明说,他们去的大都是像汶川、北川、青川等交通不便的重灾区。一般都会派人先下去踩点,然后根据需要往下发放,至今已经发下去三万床被子。
他们的物资和运费都是来自热心网友和国外慈善机构。英国贡徳基金会就是其中一家。会长瑞滕·披尼根说,他们已经给覃明他们捐了2100床棉被和一些鞋子。“许多都是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捐的。”披尼根说:“成都正越来越冷,我很担心那些重灾区没法过冬,只要需要,我们会组织更多的衣物。”
11月11日,天气预报说,未来十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局部降温达10度,华北、东北等将出现降雪。往年的这个时候,汶川也将进入雪季。“去年就下了一个月。”伍加旭说:“今年的天气应该有很多的变数!我真的很担心!”记者刘俊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