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三:避免举债消费的噩梦
相比于金融危机的历史,更为久远的是关于储蓄与消费间关系的争论。因为在历次经济危机爆发中,人们总能发现储蓄与消费间关系的严重失衡。这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
就在各种救市方案纷繁出台之际,有人开始寻找危机的幕后真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总结出的经济危机元凶名单出人意料:美国消费者居然位列前雷曼兄弟总裁理查德·富尔德、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等人之前,被CNN列为十大罪魁之首。
CNN新闻主播安德森·库珀这样点评道:如果身为一位消费者,你奉行及时行乐,对消费的贷款失去节制,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高负债率,导致整个国家储蓄率过低,那么,你不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而是首要的元凶。
“事实上,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的确来自美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严重超过居民收入。”经济学家余永定说。
作为美国梦的一部分,长期以来,美国大量居民利用住房抵押贷款的再融资来获得更多贷款,以维持自己入不敷出的生活方式。由于市场利率较低,房屋价格不断上涨,住房抵押贷款者可以以已经升值的住房为抵押,以比原有贷款更为优惠的条件,借入一笔新的贷款。在偿还旧贷款之后,多出来的部分便可以提取现金,作为自己的消费开支。
在2001年至2005年的5年中,美国自有住房者通过以上这种方式,每年平均每年提取了近1万亿美元的“收益”,作为其日常消费开支。但与此同时,从2001年末到2007年底的6年中,美国个人积累的债务更是达到过去40年的总和。美国的储蓄率为负数,欠账的人多如牛毛。在纽约,20%的市民根本没有任何积蓄,另有45%的人其积蓄只够维持3个月生活的时间。
现如今高负债、低储蓄特征的消费模式最终出现了问题。当美国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货币政策出现调整后,房价暴跌,泡沫也随之破灭,整个链条便出现断裂,首先是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最终引发了危机。
“当人们最终无法偿还贷款之时,就是危机爆发之日。无节制的负债消费必然会导致危机的爆发,这是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重要警示。”余永定说。
事实上,历史上的多次经济危机,都能找到社会储蓄与社会消费失衡的身影。基于此,这也成为西方经济学家讨论的重要问题。自西方经济学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开始了对节俭问题的研究,存钱和节制消费一度被认为是对家庭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而自上个世纪以来,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所持有的“储蓄增加将导致消费减少,并最终减少投资和社会财富”的观点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的主流,并对美国现代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后在美国金融模式的刺激下,举债消费不但成为了潮流,而且也成为了日后危机爆发的祸根。
一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合理的消费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但零储蓄的举债消费带来的只能是虚假的繁荣,而当储蓄与消费间的关系彻底失衡、负债率开始上升时,带来的则是风险的积累和噩梦的开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开始寅吃卯粮,通过借贷弥补亏空。通过各种新发明的金融产品,任何人都能为了任何目的借到相当数量的钱。但住房债务也越变越大,从1974年的6800亿美元增加到如今的14万亿美元。整个国家卷入一场大骗局。过度举债的美国正从噩梦中惊醒。”《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说。
不过,与美国不同的是,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着储蓄过多而消费不足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如今我国居民储蓄的存量资金已经突破20万亿元大关,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消费与储蓄的关系需要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