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融入长三角,金融机构该提供怎样的服务和支撑?11月7日,苏北投洽会举行“苏北融入长三角金融论坛”,苏浙沪三地金融监管部门、银行和企业界代表普遍认为,金融机构要为苏北融入长三角当好“急先锋”。
促进“政府许可”变成“市场认可”
“经济一体化要有金融一体化支撑,苏北金融融入长三角已时不我待”。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部副主任刘明志认为,长三角地区金融开放度较高,有众多大型金融机构,证券、期货、黄金交易所和外汇市场集聚。特别是一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不仅活跃在本地,还在长三角区域相互渗透,各级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机构要为这种融合趋势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江苏省金融办副主任查斌仪认为,苏北实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金融业发展却是“短腿”。加快苏北融入长三角金融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合作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
从中央到地方,对苏北发展寄予厚望,但政府的许可并不等于市场的认可。苏北要真正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必须与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江苏银行董事长黄志伟表示,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应有大作为。江苏银行利用金融手段,积极促进苏北经济发展。到9月底,苏北五市分行存贷比高于全省1.64个百分点,投资苏北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了全行的23.53%。
金融一体化先要打通机构屏障
机构门类相似,业务品种同质,是苏浙沪金融联动的重要障碍。上海市金融办吴俊提出,降低成本是联动的关键。解决办法有两个,一靠标准化,二靠信息化。现在,省(市)内部相关标准比较统一了,但两省一市间有时不容易打通。不久前,人行南京分行、人行杭州中心支行都实行银行存兑汇票转贴现合同标准化,虽然领域比较窄,但打通了不同金融机构间的屏障,意义很大。在信息一体化方面,银行对公业务信息、对私住房贷款信息等还很难跨省区共享,这方面应有突破。人民银行不久前将征信中心落户在上海,就是要为长三角、为全国服务,希望由此打开新的局面。
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李虹表示,长三角经济圈是以地缘经济为基础形成的,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政府对市场机制的发育、市场体系的健全、市场规则的完善以及市场环境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要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首先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共同解决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区域经济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
充分发挥国际金融中心“溢出”效应
苏北融入长三角可以更多接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溢出”。李虹建议,两省可以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吸引境外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向中心城市集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两省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多、要素相对紧缺特点,和上海金融机构多、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强等特点对接,重点在信贷、理财、金融市场交易、资金结算等方面加强合作。
吴俊认为,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苏北经济发展联动可以体现在几方面:一是金融服务经济方面,上海正在推进的场外柜台交易市场,这对包括苏北在内的长三角地区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是个新机会。二是银行机构,上海有中资银行20多家、开业外资分行类机构8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业务可以做到江浙两省,关键是看项目。同时,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分别在山东、广东商谈设立村镇银行,苏北地区也可以借鉴。三是证券方面,上海的证券、风投、股权投资企业都在寻找投资机会,苏北地区可主动对接。四是保险领域,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很多机会,比如人保寿险管理资产1万亿元,国务院对其投资领域管理越来越宽,国内1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上海就有6家,都希望在长三角经济发展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机会,苏北重大建设项目在这方面大有作为。(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