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二:警惕虚拟经济之殇
上周末,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民众高举纸牌,聚集在街头进行抗议活动,呼吁银行公开更多危机信息,并要求政府辞职。这已是当地居民连续第四个周末在首都举行抗议活动。
就在四周之前,当全球主要经济体为控制金融危机而频繁出台政策之时,北欧岛国冰岛的总理哈尔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说出了令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劝言。他劝告本国人民重拾捕鱼行业,并且无奈地承认,冰岛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走出此次金融危机的阴影。这时,作为昔日全球最富有的国家,冰岛已欠下全球350亿英镑的债务,国家濒临破产边缘,相当于每个冰岛人欠下11.6万英镑的债务。
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为何会传递到这个北欧岛国?这一切还要从冰岛过于仰赖虚拟经济的发展模式说起。
长久以来,渔业一直是冰岛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2.4%,渔业产品出口是其主要外汇来源。但冰岛政府认为,靠资源拉动的经济增长过于缓慢,于是大力发展金融业,逐渐发展起利用高利率和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来吸引海外资本,通过投入高收益的金融项目来获利的经济增长模式。渔业等传统实体产业却持续萎缩。
冰岛金融业的过度扩张,导致其虚拟经济规模不但超过了实体经济,而且日益与实体经济相脱离,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根据官方统计数字,2007年冰岛银行业总资产相当于该国经济总量的9倍。其四大银行所欠外债超过1000亿欧元,而中央银行所能动用的流动外国资产仅40亿欧元。
显而易见,冰岛的经济支柱全部压在了金融业这种脱离了实体产业的虚拟经济上面。“由于虚拟经济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部分资产都是虚拟资产,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就掌握在了全球的金融投资者手中。当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波动,就会迅速波及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内部。”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指出,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后盾,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救市,政府就完全失去了拯救国家金融业的能力,以致造成“国家濒临破产”的悲惨局面。
“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颇多警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金融改革与创新应当服务于实体经济,防止与实体经济‘疏远化’。”经济学家李扬说。
金融业是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主要表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华尔街的引领下,全球金融体系快速发展,逐渐出现脱离实体经济基础而自我服务的倾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字,到2007年底,全球金融资产是世界GDP总量的4.2倍;而全球衍生产品价值则是世界GDP总量的10倍多。2005年至2007年,全球衍生产品价值年均增长高达41.5%,而其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4%。虚拟经济过快发展和过度膨胀明显。
纵观此次金融危机,其实就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结果。美国金融机构基于信用程度较低的次级债产品,通过杠杆化创造出数倍于其价值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但当房地产价格快速回落、利率快速上调时,次级债链条一经断裂,便如同蝴蝶翅膀扇起的气流,最终掀起了一场飓风,风暴之猛烈最终把远在北欧的冰岛卷入其中。
“实际上,这些被叫做产品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的价值,除了虚拟的价格和市值,并没有创造真正的财富,跟实体经济已经没有了关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一大警示就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虚拟部分不能离开实体经济太远,虚拟的货币和市值不是财富,而是危机的伏笔。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应以实体经济为主,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润滑剂。”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匹配良好时,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转移市场运作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泡沫一旦破灭,就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不过,我国在汲取发达国家虚拟经济过度化教训的同时,应看到目前我国的虚拟经济仍处于发展不足的初级阶段。不能因此而拖延中国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脚步。”陈凤英认为,在全面推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转型的同时,立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平衡,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进一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