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四:改革国际金融秩序
每一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人们都会想到一个重要的议题,那就是国际金融秩序和机制的重建。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人们提起过这个话题,而今天当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人们再次提到了这个话题。
日前,一份众多经济学家写给受邀参加全球金融峰会国家领导人的公开信被媒体广泛转载,经济学家们在信中建议,基于对目前金融监管体系的失望,应该尽快构建起公平有效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应该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提出的基础上,构建包括没有货币霸权在内的全球货币体系。
“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危机。这场危机是盎格鲁-萨克逊式发展模式的危机—-这种模式给予市场和私人企业更多的信任,相信企业会在市场中自律,市场越自由,就会更有效地保护公众利益。”余永定介绍,同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相比,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一直被视为最完美的、具有普世价值的金融发展模式。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大力推销盎格鲁-萨克逊模式。
然而,当学生还未来得及交出令老师满意的答卷之前,老师自己却突然出了问题。经济学家们指出,根植于盎格鲁-萨克逊式的国际金融发展和监管体系已经无法跟上金融全球化和创新的脚步,因此必须要改革原有金融秩序,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发展和监管模式。
此外,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美元的垄断地位虽日渐式微,却仍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倚仗美元的优势地位“绑架”世界经济有关。
“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为美联储实行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滥用货币发行权、谋取铸币税及国际货币的好处提供了可能。这种货币体系一方面助长了美国人毫无节制的借款行为和寅吃卯粮的消费行为,刺激了房市的非理性繁荣;另一方面通过所谓金融创新将风险转移给金融市场中的其他投资者,并使风险扩散至世界各地。”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指出,金融危机的一大警示在于,国际金融制度中美元主导的格局需要尽快加以改革,多个主要国际货币共存应成为未来说50年全球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
许多经济学家都指出,以美元本位为本质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如今正日益暴露出其明显的不稳定性:在这种体系下,每当危机发生之际,美国都可以通过利率政策等手段改变美元估值,从而向外转嫁风险。
此外,专家们还认为,长期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的相关“游戏规则”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缺乏全球参与的民主性,导致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缺乏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因此,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话语权,也应成为改革的一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