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张淼淼)15日,北京正式进入今冬供暖期,整个城市的供暖锅炉都开始运转。上午8时,从金融街一幢大厦的28层顶楼望去,虽有晨雾笼罩,但天空依旧湛蓝,在近半小时的远眺中,没有看到明显的“黑烟”。
“过去还能看见家家点火、户户冒烟,最近几年,冒黑烟的只是个别现象,今年更是完全看不到冒黑烟的地方,到明年年底,北京中心城区12万户胡同居民都将全部告别‘炉火取暖’”。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告诉记者,自1998年起,北京市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十四个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能源结构调整取得很大进展。截至2007年,北京优质能源已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城市中心区20吨以下的燃煤设施治理改造完毕;燃煤电厂脱硫全部投入运行;天然气使用量从1998年的3.8亿立方米增长到47亿立方米,涨幅达12倍之多。
数据显示,随着治理工作的推进,与燃煤有关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空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在2004年首次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其后一直连续3年保持在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范围内;采暖期二氧化硫的超标天数由1999年的106天,降至2007年的9天,平均浓度也在逐年下降。
根据北京市《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要求,明年年底前,要全面完成城市文保区内12万户平房小煤炉的“煤改电”工程,同时积极推进中心城区20吨以上燃煤锅炉改换清洁能源;在2010年采暖季前,全面完成10个远郊区县城镇集中供热改造,同时推进农村地区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城乡接合部,要继续开展用清洁能源或优质型煤替代原煤散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