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北京的上空骄阳似火。这把“火”把北京又带回到七年前同样似火的7月。2001年7月13日22时10分——奥林匹克把古邦之都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现代奥林匹克1896年在顾拜旦的带领下起跑,经过了112个年头,终于在2008年8月8日跑到了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
十年磨一剑
“中国奥运元老”何振梁先生说过,北京申奥之旅始自1990年。还不到三年功夫,“蒙特卡洛·1993”差一点就成了全球华人心中永远的福。世界著名赌城蒙特卡洛是摩纳哥的“名片”。有一个刺激赌瘾的“名句”,为了“趋雅”,我把那几个字略为改动了一下:要想大赢就到蒙特卡洛,那里如愿以偿的机会多。1993年9月23日,蒙特卡洛让悉尼“如愿以偿”了,虽然与北京相比,只不过多了两票,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大赢”。看来,2000新千年奥运盛会,历史老人还不愿赐给这座古都,要让她继续受些磨难。差不多整整8年,2850个日日夜夜,在苦苦的等待中度过。
2001年7月7日晚,结束了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四年半任期后,我回到了祖国首都。这时,离北京第二次申奥“冲刺”,只剩下了短短的五六天时间。与朋友们聊天时,总离不开申奥这个话题。大家内心涌动着的那份期盼都“写”在脸上,但也可隐约感到每个人心里的忐忑不安:“蒙特卡洛”可别重演……
2001年7月13日——1000多万北京人、13亿中国人翘首企盼已久的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与亿万同胞一道,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北京和另外四个城市申奥的实况。
上午8时(莫斯科时间),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会议在莫斯科开始举行,听取五个申奥城市的最后陈述。北京代表团的陈述安排在第四个,下午两点钟开始。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用英语做最后陈述时,代表中国政府再次明确表示支持北京市申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并为此作出了庄严的承诺。接着,他把话锋一转,向国际奥委会委员们亮出了三样硬邦邦的东西: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全民健身运动。目前,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了70岁,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才过了50年,就增加了35岁,整整1倍。
——中国政府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了36座大中型体育场馆。
——北京申奥若能成功,第29届奥运会如出现盈余,中国政府将用其建立一个奥林匹克友谊合作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如果发生赤字,将由中国政府承担。
陈述的结束语很简练,但意味深长。先引“先圣”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最后表示出这样一种信念: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2008年将会在北京看到一次“伟大的”奥运会。
明确的支持,庄严的承诺,几个枯燥却又饱满的数字,“先圣”似也“亲迎”四方来客,这些用语都被誉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短短3分钟的陈述,只不过700个英文词,却沉甸甸的,让国人赞叹,让世人折服!
事后,听一位知情者说,中国这一分量最重的英语陈述,是李岚清副总理根据“准确、简约”的原则,与英语大师们历时大半年,改了十几稿才“炼”成的。英译本最后经江泽民主席审定。
另七位中国代表的陈述,则是这篇“政府总陈述”的补充与具体化。最具有诗意和深情的是国际奥委会老执委何振梁先生的陈述:
你们今天不论作出何种选择,都会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但愿诸位的决定,能以体育运动作桥梁,使世界和中国拥抱在一起,从而造福于全人类……选择北京,诸位将在奥运史上,第一次将这一个体育盛会带到拥有世界上1/5人口的国度,让十多亿人能用其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
这位中国代表的话音一落,全场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中间还夹杂着几声“BRAVO!”当时,我从电视中听到这个词后感到很兴奋,因为西方人观看演出、比赛,喝彩时大都用此赞语。
我屏住呼吸看、听完了北京申奥团队的8篇陈述后,大大松了一口气:个个讲得都棒,肯定有“戏”!全北京、全中国为申奥奋力拼搏了10年,现在也该有回报了!
这一次,奥林匹克终于选择了北京,把伊斯坦布尔、大阪、多伦多、巴黎通通撂在其后。于是,“莫斯科·2001”便成了中国大陆13亿和境外七八千万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福。我至今还记得一清二楚,曾长期协助贺龙元帅掌管我国体育运动的荣高棠老人,得知申奥成功的特大喜讯后,激动得忘乎所以,高喊:“我们终于把奥运会搬到家里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