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自去年7月以来,招聘了332名大学生,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近日在如皋举行的一次大学生村官交流会上,他们讲述的“最难忘的第一课”,给人以启迪。
张莉——江安镇徐柴村主任助理(南师大社会工作专业):今年夏天,村里安排我负责村里的费款征收,这可是件吃力不讨好的活。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大早就坐在了村口,没想到全村960多户人家,当天就收了一半多。以前要忙乎一个月的事,两天就收了工。一位老大爷早上六点多就来交钱,他说:“闺女,就是冲着你大学生来村里工作不容易,俺才起了个大早!”当时,我的眼泪就挡不住地往外滚。
戴峰——东陈镇徐湾村党支部副书记(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 今年8月的一天,我到村民张爱芳家走访。眼前的情景让我震惊: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原来,张爱芳丈夫在一次事故中受了工伤,成了半瘫痪,儿子也没有工作,家里就靠她做农活支撑。她家锅里已经三个月没见过荤腥了。
农民兄弟的贫困让我坐立不安。我想办法与人合伙成立了泥鳅养殖合作社,吸收村民参加。为了帮张爱芳家脱贫,我掏了三千元帮她家修建了一个三分地的泥鳅池,每年能给她带来三四千元的收入。
石光富——吴窑镇沈甸村党支部书记(安徽经济管理学院):我上任第一天就被村民拦在了村外。“派来个学生娃娃,能办什么事?咱们沈甸村的路年久失修,哪像人走的?你能帮着把这条路修起来吗?”
晚上,我找来村干部开会,商量修路的事。可是村里尚欠五六十万元债款,根本没钱修路。“没有钱就募捐。”我自己先掏出了一千块,其他村干部也相继捐了四五百元。这些都还是杯水车薪,我又跑到附近的几家企业请求支持,最终凑够了钱,修起了一段1.3公里的公路。
修好一条路,连起一片心。现在,村民们大事小事都爱跟我们村干部商量,大家心齐气顺,做什么事都带劲。 陈 明 吕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