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匮乏的岁月
粮票曾是无价宝
讲述人:
蒋贵荣,东阳市画水镇退休干部
说到粮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恐怕不知其为何物。但在建国以后的40多年中,粮票是人们每天须臾不可分离的“饭碗”、“命根子”。像我这样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对粮票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现在我家收藏着建国以后各种各样的粮票。每次看着他们,我就会想起从前的日子。
刚参加工作每个月28斤粮票
几十年前,城镇居民每月就像领工资一样领粮票。我刚参加工作时,每个月是28斤粮票,跟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医生等行政事业单位上班的一样;考虑到学生正在长身体,所以比我们多,每月有29到31斤;装卸工干的是重体力活,所以每个月发的粮票是最多的,有45斤。粮食系统员工有优惠,每月30斤;而一般的城镇居民就是每月24斤。如果你上夜班,一般会补贴每天二两半的夜宵粮票。
除了粮票之外,以前还有很多票,买肉用的肉票、买布用的布票、买油用的油票、买煤用的煤饼票、买烟用的烟票、买奶粉用的奶粉票……反正大部分生活用品都要凭票供应。这些票就跟钱一样,有时比钱还重要。没有票,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东西。
粮票是“无价之宝”
在那个物资匮乏,大家都吃不饱的年代,谁有粮票就能买到粮食,因此粮票对每户人家来讲,是十分珍贵的。可以这样说,最可宝贵的是粮票,第二才是钱。
我记得很长一段时间,每斤大米的价格是一角三分七。也就是说,我必须凭一斤粮票再加一角三分七的人民币,才能从粮店买到一斤米。
到饭店买馒头包子,同样要付粮票,每只半两或一两,吃一碗面一般需要二两半的粮票。
如果没有粮票,大米只能偷偷地到黑市上购买,不仅价格比粮店高许多倍,还要承担被人发现、抓住的风险。
虽然规定粮票只能买粮食,但实际上粮票还有很多用处的。农民想要粮票,而城里人需要副食品,所以当时最常见的是用粮票跟农民换鸡蛋,十斤粮票换一斤鸡蛋。而100斤粮票可以换一个不锈钢锅。当时我家厨房里用的一个多层塑料三角架,就是用200斤粮票换的。我记忆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当年的我们市委书记的夫人都曾偷偷地在市中心广场上用粮票换过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