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黄冠)寒冬来临,备受关注的地震灾区却传出建材价格疯涨的消息,刺激着国人的神经。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其他地方建材价格大幅回落,四川地震灾区为何逆势上涨?扩大内需增加的投资已开始落实,为什么没能在“加快灾区重建”上见效?建材价格疯涨,会不会使灾区重建放缓、群众过冬遭遇更大困难?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关地方、有关部门回答。
大地震发生后十多天,四川省启动临时价格干预,建材价格每日一报;6月初,工商总局要求以灾区重建必需的钢材、水泥、木材和重要的装饰材料为监管重点,严查10种违法行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似乎一直都有。但是,媒体报道显示,重灾区北川县的红砖已由震前每块0.25元涨到了六七角;水泥卖到每吨500多元,而非灾区是每吨300多元;钢材卖到每吨5600多元,非灾区是每吨3600元。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加强市场监管、严惩“哄抬”价格行为,政府也要在扩大生产、加强协作、发布信息等方面有更多的作为。
大震过后,当地企业生产能力不足是现实,但当前全国范围的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举措,恰恰给加快灾区重建创造了新契机。
在国家扩大内需的十项举措中,加快灾区重建是一项重要内容,3年4万亿元的投资总额中,灾区重建投资就有1万亿元。用好这些资金,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灾区更应精打细算、科学安排,保证民生项目先行。
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东部部分企业已经减产、停产,其中不乏钢铁企业。出台更为有利的措施,激励这些企业“转战”灾区,对灾区和非灾区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他们对市场波动和价格信号高度敏感,只要地方政府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做好服务,他们必将更多地参与灾区重建。
对口支援也是灾区重建的重要措施。灾区建材价格疯涨,凸显承担援建任务地方的责任。以灾区群众疾苦为信号,以灾区重建需要为己任,抓紧援建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对承担援建任务的地方来说,既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无上荣光。
四川曝光6起地震灾区建材价格违法典型案件 最高罚款20万元
擅自涨价、变相提价、行业协会组织串通涨价……11月11日下午,四川省物价局通报了近期在地震灾区查处的6起建材价格违法典型案件,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以警示相关从业人员,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全文
一块砖头最高卖到7毛5 四川灾区建材疯狂涨价
“砖块在地震前卖2毛5左右,现在卖到了7毛;有的地方卖到了7毛5,灾区的百姓,本已脆弱不堪,怎么承受这疯狂的涨价压力?还有水泥、钢材、河沙,全都疯狂地涨价,国家给百姓建房的补偿,实际上都被无良的建材商昧着良心豪夺走了!”
11月24日下午1时许,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北川山东援建指挥部采访时,偶遇来此投资砖厂的李沅女士,见到记者,她立刻表示说,自己有很多话想说,如上的第一句,便对建材行业在重建中的表现大张挞伐。
>>>全文
三部委要求保障汶川地震灾区建材生产供应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30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建材生产供应和价格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灾区建材生产供应,稳定灾区主要建材价格,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确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顺利实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