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荐曹建飞,他腿有残疾。”“他不行!”“他不符合要求!”“吴建英的儿子背脊残疾几十年,他应该可以享受政府救助”……10月12日上午,在启东市吕四港镇南星桥村村委会主任石永新主持下,100多名村民代表聚集在村会议室讨论重残救助人员名单,不到一个小时,12名救助候选名单就定了。
“以前也开村民代表会议,只是走走形式,最后还是村干部说了算。现在村里的大小决策都由村民代表会议定,村民说话有了分量,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了。”石永新这样对记者说。第一个发言的11村民小组江祖昌推荐人选遭到大家的否决,但江祖昌并不觉得难为情,“推荐是我的个人民主权利,行不行还得看大家意见,最起码我把自己知道的说了出来,履行了职责。”
这是启东市村民自治实践的一个缩影。
在启东,凡涉及和事关村民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招投标、低保对象确定、筹资投劳、集体分红、计划生育,以及村干部补贴等热点问题和重大村务,都要拿出来“晒一晒”,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坐下来,共同讨论,举手表决,这已经形成了制度化。
在东海镇云祥村,记者看到2003年9月30日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土地征用收入分配的实施办法》,从可分配土地征用收入范围、劳力安置、青苗补偿,乃至村民、现役军人、服刑劳教人员的土地补偿费、劳力安置费,都有详细的说明和标准,96名村民代表还在上面签了名。62岁的二组村民陈子康说,自己当了13年生产队长,从来没有今天做主人的感觉爽。“小到保洁员扫路,大到改厕工程,都由村民参与讨论通过,现在自己每月参加1—2次的村议事会议,成了真正的议事员。”
吕四港镇通兴村要修建5.4公里的水泥路,是给交通部门承建,还是由村里自己干?村民们各抒己见,大多数村民代表认为自己动手干省钱,事情就这样定下了。村民陈德元向记者描绘当时讨论时的情景,“那种氛围就像讨论自家的事一样,人人争先恐后发言”。结果不仅省了一笔数额不小的招投标费,还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
南阳镇南阳村去年在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时,村里为了把这件好事办好,组织村民代表和有购房意向的村民外出参观,回来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大家就小区配套建设和房型设计充分发表意见,有的村民主张借此机会建大房子,有的认为现在农村单户家庭人口少,建大房子浪费,多占用资源。最后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以95平方米、123平方米两种套型作为定案房型。由于是村民集体形成的决议,一件本来很难统一的事就非常轻松地解决了。
村民说了算,要村干部干啥?“村干部的最大作用就是集思广益,发挥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参政议政的作用”。云祥村“当家人”陆正飞说,依靠村民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没有干不成的事。这些年,云祥村的水泥路、河塘疏浚、绿化等规划需要几年做完的事现在全部提前完成了。村民们对村干部都很满意,村干部也感觉这样既省心又坦然。
村民拥有决策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村干部的担忧和困扰。“过去碰到工程类的活儿,打招呼、说情的电话多得让人心烦,现在一切按规矩来,也没了那么多烦恼”。记者在启东采访中,许多村干部都这样说。像“一事一议”费用,只要会一开,几天内村民都自觉把钱交了上来,不像过去要催三催四的,村干部可以集中精力去办一些大事。村民当家作主,直接推进阳光村务,也有利于村干部队伍廉洁建设。据该市纪检部门的统计,近三年来,该市村干部违反财经纪律、贪污、受贿等经济案件大幅下降,2006年38起,2007年降到18起,今年1—9月份仅有10起,创下历史最低点。
通过推进村民自治,使“草根民主”不仅在启东农村生了根,也开了花结了果。据该市民政局局长李英介绍,目前11个镇、302个村全部被评为村民自治模范镇、村,启东两度荣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去年又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省民政厅调研组称启东农村的“草根民主”是我省现代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积极创举,也是基层民主建设从底层逐步向高层民主过渡的有益尝试,对全省村民自治实践有启发性。(丁亚鹏 陆欣 丁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