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几乎处于同一条经济起跑线上,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非洲可以通过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和与中国在多领域开展合作来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马里著名作家赛伊杜·博迪恩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现年81岁的博迪恩在非洲文坛拥有崇高地位,被誉为“非洲文坛丰碑”。他发表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雷雨中》和《沙卡之死》等反殖民主义题材的著作脍炙人口。博迪恩曾于上个世纪60年代访问过中国。
博迪恩说,非洲大陆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但至今仍未实现粮食自给。近年来世界粮价上涨使非洲人民生活更加困难,甚至在一些非洲国家引发了动乱。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是农业国,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吃饭。他建议,非洲应借鉴中国的经验,向中国学习水稻种植等农业生产技术,大量进口价廉物美的中国农用机械和工具,从而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塞内加尔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阿里·索乌以及其他一些非洲学者、官员表达了与博迪恩类似的观点。
阿里·索乌曾三度访华,见证了中国4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他早在1964年就曾率领西非大学生联合会代表团访华,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他说,他第一次访华时中国经济还比较落后,但到了1986年,他作为塞内加尔企业家代表团团长第二次访华时,看到中国到处是新建的工厂,许多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2007年5月,阿里·索乌第三次访问中国,代表塞内加尔在上海参加非洲开发银行年会时,他看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阿里·索乌说,塞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将中国的发展模式作为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的是阐明为什么中国能够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持高速经济增长,摆脱贫困落后状态,使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成为新兴的经济强国。
阿里·索乌坦言,西方标榜自己的民主制度放之四海而皆准,并试图将其强加给发展中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在非洲掀起了新一轮多党制“民主浪潮”,结果在非洲大陆引发了大规模的动荡,遗患至今。一些非洲国家从痛苦的经历和教训中认识到,应该建立一套与本国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相适应,并能进行有效管理、强国富民的发展模式。而中国做到了这一点,即建立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模式,并且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可借鉴的榜样。
多哥国务部长兼领土管理、权力下放与地方机构部长、政府发言人帕斯卡尔·博乔纳在赞扬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中国的发展给非洲国家带来启迪,即没有努力就没有奇迹。
非洲国家在赞叹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开始研究中国的发展轨迹,关于中国的学术研究在非洲日益受到青睐。
建于1866年的斯坦陵布什大学是南非最古老、也是最好的大学之一,其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均位于非洲及世界前列。该校的孔子学院是非洲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研究中心之一,研究中国文化和社会经济的氛围非常浓厚,经常举办中国问题研究和中国经济发展论坛,还编辑电子版《每周中国掠影》《中国报道》等刊物。
副校长阿诺德·万·齐尔教授先后去过中国近20次,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同身受。他说,改革开放是攸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它使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伟大的中华民族成功地走向复兴。(综合新华社驻达喀尔分社记者陈顺、驻洛美分社记者李本忠、驻约翰内斯堡分社记者李建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