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定边县医院,一位家长不愿让孩子遗体被运走。记者 王国强摄
12月3日,学生亲属在定边县人民医院抢救室悲伤不已。12月1日晚,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中学发生因燃煤取暖不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1名小学四年级女生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中毒学生还在抢救中。新华社记者 冯国 摄
两亿元、1500万元,今天(4日),榆林市、定边县都决定拿出巨额资金解决农村学校的集中供暖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冬季取暖隐患。
这些补救措施的代价,却是11条年幼的生命。
12月1日夜到2日凌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学校一女生宿舍发生12名小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有11名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1人仍在抢救当中。
几天来,从教育部到定边县,各级“紧急通知”不断下发,有关人员被处理,11个学生家庭也都获得“补偿”。
校园安全投入为何在悲剧发生后才重视?
12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定边县医院。在一楼的一间房子里,梁甜甜和另外一个女孩的遗体平放在床上,房间里放置着几个氧气罐。梁甜甜的父亲背靠着墙坐在一张床上,目光呆滞。
据了解,部分孩子的遗体已送往银川火化。但梁甜甜和另外一个的孩子的遗体,家长不愿被运走。梁甜甜的母亲,在县里一个招待所卧床不起,精神状态非常差。
据这间房里的几个学生亲属说,12月3日,县里有关人员已经和死者家长定下了补偿标准。多家媒体报道称每个家庭得到20万元补偿,但这几位家长有另一种说法:“一共28万元,20万元现金,另外8万元是欠条”。
4日晚上,有家长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已经有人给他们兑现了补偿,拿到了28万元现金。“孩子遗体被送到银川火化后才能兑现另外的8万元。”
但8万元及欠条的事情,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不确定此事”。
“我们不要钱,要个公道。”梁甜甜的爷爷说,孩子都走了,要钱有什么用,把孩子送进学校,已经没有任何安全感。
据了解,定边县共有中小学90多所,6万多学生,寄宿制中小学共44所。事故发生前,有些学校使用暖气,有些使用煤火炉取暖。
榆林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在12月3日召开的学校安全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中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小学布局的调整,榆林市寄宿制学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占中小学校学生总数的34%。这次定边学生煤气中毒事件反映出学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有的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存在管理漏洞;有的学校硬件设施差,甚至缺乏基本的设备器材,物防、技防水平落后,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这不是一个穷地方。”梁甜甜的爷爷说,定边县有油田有天然气,资源丰富,可就是在保障孩子的安全上没有足够投入。
>>>阅读全文
●事件追踪:
陕西定边11名小学生中毒死亡续:学校校长被控制
死者家属伤心欲绝。 记者 杨永存 摄
陕西定边县堆子梁镇中学(九年一贯制)12月2日凌晨发生特大煤气(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该校小学四年级一女生宿舍12名女生集体中毒。截至昨晚8时,有11人死亡,1人仍在抢救当中,死亡的孩子中年龄最大的只有11岁。目前,当事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等6人已被当地公安机关控制,当地检察机关亦提前介入侦查。
陕西定边县堆子梁镇中学校长等3人被刑拘
新华网陕西定边12月4日电(记者冯国)记者12月4日从陕西省定边县政府了解到,发生12名女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定边县堆子梁镇中学校长赵秉宏、副校长韩惠龙、班主任宋晓燕等三人已被刑事拘留。
陕西小学生中毒死亡续:校长被撤家属获赔20万
经过陕西定边县委、政府“12·2”特大煤气中毒事故各工作组努力, 堆子梁中学中毒死亡的11名学生家属基本得以安抚,并获得一定补偿。目前,另一名幸存的中毒女生蔡毛毛,经省、市、县医疗专家全力救治,其中毒状况有所好转。
陕西一中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11名学生死亡
新华网西安12月2日电(记者陈钢)记者2日中午从陕西省有关部门了解到,陕北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中学1日晚因取暖发生12名女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截至2日中午,11名学生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中毒学生还在抢救中。
●相关评论:
新华快评:学校安全教育必须落实到每个角落
新华网西安12月4日电(记者 许祖华)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学校一女生宿舍近日发生12名学生煤气中毒,造成11名4年级的女生遇难。就在上个月,上海商学院4名女生因为宿舍发生火灾,从六楼跳下当场遇难。这些如花生命的凋谢再次敲响了警钟:学校安全教育必须落实到每个角落。
我们何颜面对定边小学生中毒惨剧
孩子们幼小的身体已经冰冷,家长们不愿给孩子盖上白布,仍把氧气管放在她们的鼻孔里,跪在地上哭嚎……看陕西定边县堆子梁中学11名小学生中毒死亡的报道,千言万语涌上心头,震惊、愤怒、哀伤、愧疚,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娃娃们,太可怜……”当地老乡嘴里不停念叨的这句话,代表着我们此时共同的感受,它像是一句沉痛的悼词,又更像是一句悲怆的控诉。
“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沦为空话!
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因条件所限,大部分没有能力统一供暖。所谓"条件有限"、"没有能力",很大程度上往往并不是真的缺乏经费,而是不愿将经费用到教育上,不愿因增加教育投入而减损官员们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