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 题:跌宕起伏 惊心动魄——2008年中国能源形势报告
新华社记者黄全权、周英峰、安蓓
2008年,中国经济在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后,出现引人注目的调整和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形势也集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跌宕起伏态势。
从国际油价大幅震荡输入的巨大压力,到煤炭市场的急剧变动,再到“电荒”与“过剩”突然双双现身……2008年我国能源局势的剧烈波动,不仅强烈牵动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的神经,更促使人们对当前的能源格局与战略进行重新审视。
国际油价大起大落:冲击中国经济
12月5日,《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亮相。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这一备受关注的改革方案在酝酿多年后终于出台,得益于当前国际市场的“低油价良机”——就在12月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延续跌势,以每桶40.81美元报收,创出四年来最低收盘价。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演了一轮大起大落的“过山车”行情。从年初破百后,一路飙升,到7月中旬达到每桶147.27美元的盘中历史高点,此后急转直下,不到五个月跌幅高达70%。
作为50%石油需求依靠进口的国家,中国经济今年以来承受了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冲击:上半年的飙升,加大我国经济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而下半年的骤降,则吹来了世界经济衰退的寒风。
作为基础能源产品,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的上涨推动了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不断走高,8月份达到了10.1%的近年单月峰值。据海关数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导致的贸易逆差达1300多亿美元。为保障国内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我国直接或间接给炼油企业、粮农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达近千亿元之多。
在成品油价格的“中国洼地”中,加油站限量供应甚至“油荒”现象频生;囤油倒卖、擅自加价、走私出口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随之伴生。
为应对不断走高的国际油价,我国上半年采取一系列措施。在要求中石油和中石化满负荷生产、增加成品油进口等保证成品油供应的同时,从6月20日起提高成品油价格,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演化,国际油价触顶后加速下行,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局面随之发生反转,但在油价下跌为我国推出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提供了时机的同时,由于其下跌速度和幅度远远超出预期,我国相关石油石化行业面临下游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前期原材料高成本难以向下游产品转移的压力。
当前的低油价是否意味着高油价时代已告结束? “当前国际油价的深度下跌并不一定代表全球石油供需紧张趋势发生根本性转变。”金融专家谭雅玲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未来油价上涨仍可能存在空间,对此,我国相关部门与行业仍需谨慎观察、应对。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指出,国际油价的下跌为我国推出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提供了时机,但关键仍在于价格机制、税收改革方案和相关补贴配套措施的同时推进,使得国内市场不仅能接受国际油价下跌后的成品油价格下调,更能够承受国际油价攀高时的上涨。
电、煤市场“冷热交加”:呼唤重新审视
审视2008年的中国煤炭和电力市场,“急剧变动”和“冷热交加”也许是最为贴切的概括词语。
在年初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大范围电力紧张仍清晰可忆时,进入年中,“电荒”形势再次突然侵袭全国大部分省份:仅7月17日一天,山东、山西、湖南等省限电负荷分别达到600万千瓦、436万千瓦、270万千瓦,均超过各省实际用电需求的20%以上……
“电荒”的背后是我国煤炭市场今年以来的急剧动荡。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受市场供需等因素影响,国内每吨标准煤价格从年初的400多元一路上扬,最高达到1100元,全国数千万千瓦机组缺煤停机……迫于严峻的电煤短缺和电力紧张形势,国家煤电油运协调机制全面启动,电网紧急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煤炭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国内5大发电集团等“不计成本”投入全力保证发电。
但更大的变化又紧接着发生。9月以来,全国电力市场以难以想像的速度从“高热”跌入“寒冬”: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出现大幅下滑。在江苏,10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2%,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浙江省工业用电量10月起陡降为负数;福建10月份工业用电增速大幅下滑,仅完成电量57.38亿千瓦时,增幅同比下降近21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电力需求急剧降温的趋势仍在不断发展。为保证各个发电机组摆脱连续‘富余闲置’的尴尬,一些地区不得不采取把有限的电量需求‘平均分配一点’的办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人士说。
而在2008年电力市场跌宕起伏、煤炭价格波谲云诡的背后,则是全国发电行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局:从赢利走向大幅亏损。
专家指出,2008年急剧变动的电力、煤炭形势,给中国的能源战略与规划留下了诸多悬疑和警示。
——发电规模盲目高速扩张需要警醒。
自2004年以来,我国发电装机连续保持每年新增1亿千瓦的迅猛势头,今年底将突破8亿千瓦。但与此同时,全国发电设备利用率持续下滑。今年1-10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仅为3981小时,比2007年同期下降200个小时。这一巨大反差已充分暴露出我国电源建设无序、发电企业盲目做大等规划问题。
——“煤电矛盾”如何有效疏解。
因考虑到CPI涨幅等原因,今年以来,面对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的形势,国家制定的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迟迟无法实施,导致全国发电企业亏损不断累积,经营陷入困境。如今,面对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形势变化,煤、电间的价格矛盾如何疏解、行业如何协调发展,无疑更为迫切,也更显复杂。
——能源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无论是夏季大范围的电力紧缺,还是发电行业的大幅亏损,煤炭供应不足、煤价过快上扬无疑是首要因素,但同样需要反思的是:我国的煤炭资源供应能否满足无限制的需求?截至目前,我国电力装机中燃煤机组仍高达近八成,在每年26亿吨左右的煤炭产量中,近一半为发电机组“吞吃”。“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国电力结构过度依赖消耗煤炭资源的状况不能有效调整,煤炭供应紧张、价格大幅变动形成的冲击仍将长期存在。”能源问题专家沙亦强说。
面对2008年电、煤市场的跌宕起伏局面,电监会有关人士认为,明年电力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一是电煤价格仍具有不确定性,二是供电量的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发电行业的经营将面临更多的困难。
应对形势:能源发展战略透出新意
新的形势,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2008年8月8日,根据“两会”期间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能源局正式挂牌。作为整合后的能源行业管理机构,国家能源局承担着国务院赋予的一系列新的重要职责。其中,“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推动能源重大工程合理布局”醒目出现。
业内人士注意到,根据我国作出的相关规划,我国将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日前,13个基地中的首个煤炭基地——两淮煤炭基地正式竣工投产。这对于我国提高煤炭的持续、稳定供给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
在稳定传统能源供应的同时,能源结构调整也开始全面“提速”。
根据《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据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透露,国家将对现有的核电规划作一些调整,适度加快核能的建设。
配合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投资近千亿元的我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11月21日开工。同时,浙江方家山、广东阳江核电工程和浙江秦山核电厂扩建工程也即将投入实施。
据了解,我国考虑重点在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内蒙古、河北、新疆、江苏沿海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工作也已相继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将于年底前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也将于年底前开工建设。
“随着这些工程逐步实施完成,不仅将有效调整能源结构,也将增强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一位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