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较多,但货币供应量增速仍继续走低。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取得一定效果,但M1增速仍未回升显示宏观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日渐加大,年内仍可能继续降息。货币增速未见起色
11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双双下降并再创新低,其中,M1增速自今年5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回落,已降至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最低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11月M1增速降至6.8%,主要反映了企业在需求不足的状态下,无论是从事投资还是生产经营活动,活跃性都大大降低。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M1增速下降显示出整体经济活动剧烈萎缩,预示着通缩压力正快速临近。
1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多增3895亿元,但M2继续下滑。对此,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表明当前的信贷投放并未引致后续生产链条的连锁反应。“由此进一步推断,要么是新增贷款尚未进入实际订货阶段,要么是接到订单的企业仅仅在消化自有库存,而后一种的可能性较大。”他说。银行增大放贷力度
郭田勇认为,贷款同比大增主要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去年最后两个月在从紧货币政策下,人民币贷款增速很低,因此今年11月贷款增加较多并不能说明流通中的货币量有了较多增加。不过从银行方面来看,商业银行确实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鼓励下,多渠道挖掘客户,想尽办法增加信贷投放力度。
对于11月份贷款的较大幅度增长,鲁政委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国务院要求政策性银行在年底前增加1000亿元贷款,这些银行在当月努力放贷;对于年底前中央投入1000亿元的项目以及明年4万亿项目中的中央立项和投资项目,银行认为几乎没有风险,因而放贷积极性较高;对于风险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的票据,银行投资积极,数据显示,当月票据融资增加了2105亿元,占当月全部新增贷款余额的44%。
11月份,外汇贷款同比多减152亿美元,郭田勇认为,这直接反映了外资银行业务发展变缓甚至停滞的状况。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外资银行的国外母行出现问题,已无钱可贷。另外,不排除在预期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有部分资本外流的现象发生。而商务部数据显示,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36.52%,这进一步说明外汇贷款需求会减少。年内或继续降息
鲁政委判断,年内或将继续降息27~54个基点,同时下调准备金率50~100个基点。而明年更可能出台最低信贷限额指导,尤其是对政策性银行。
李慧勇表示,物价下跌为更大力度的降息提供了空间。他预计,未来12个月央行仍可能降息108个基点,而明年的CPI增速可能为-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