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隋笑飞、陈玉明)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新华社从新华社记者30年来采写的稿件中,精心挑选了183篇优秀作品集结成书。日前,《新华社记者笔下的中国改革开放岁月》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新华社记者笔下的中国改革开放岁月》一书约50万字,书中以时间为序收录的183篇作品包括消息、评论、通讯特写等多种题材,全方位地记录了改革开放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也反映了新华社记者对这个时代的思考。
翻开这本书,读者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1979年,记者在内蒙古正镶白旗采访发现,牧场上牲畜膘肥体壮,牧民们喜气洋洋。1980年,记者看到,昔日的“讨饭县”凤阳已大变样,万户社员家家谷满仓。还有五星红旗插上南极、把宇航员送入太空、三峡大坝挡住汹涌江水、飞驰的列车驶上世界屋脊等。时至今日,这些作品中所描述的变化依然能让读者体味到作者的喜悦和激动。
阅读这本书,我们还可以找寻到中国体制改革之路上探索的轨迹。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安徽小岗村的18位农民包产到户的大胆尝试,在受到中央肯定以后,作为一种制度在全国推开;1979年,四川开始为100个试点企业扩大自主权;国家开始放手让民营经济发展,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等。同时,我们也看到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得到了更多的保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新宪法;2004年,保障人权的条款写入了中国宪法;2007年,开始有农民工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新华社记者笔下的中国改革开放岁月》一书也记载并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观念的渐进过程。改革初期,人们头脑充斥着“左”“右”之争、“社”“资”之辨;如今,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等许多东西褪去了意识形态色彩。改革初期,个体户很受歧视;如今,自己创业已成风尚,私营企业主也可以成为中共党员、劳动模范。与此同时,人们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也在逐渐增强。1982年全国人大投票通过宪法时,没有反对票,只有三张弃权票。七年之后,全国人大在表决授权深圳立法时,有274人举手反对,805人弃权。再过十二年,沈阳市人大否决了法院的工作报告……
这本书在展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巨大变化和成就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在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这些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