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川援建工地光荣入党
致富牛送给特困户
无论我们在什么岗位,都用同样的信念和坚持演绎着“共产党员”这个名字的内涵——
普通党员:
把“先锋”写在一言一行里
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奇迹是每一个浙江人创造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是每一名党员用一言一行刻画出来的。
是你,是我,是他。我们身边有着太多这样的党员,平凡得像一块石头、一根草。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有的是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真诚奉献。
在丽水市殡仪馆,有一位叫李涛的党员,以一名共产党员特有的风骨,以良好的敬业风尚和职业道德,坚守在“人生终点站”20多年,把人们最不愿做的事做成了群众最满意的事。由于常年的操心和劳累,年仅40多岁的他已是一头花白头发。1980年11月,初中刚毕业的李涛被招工进了殡仪馆,成了一名收殓工。面对充溢着令人窒息的福尔马林刺鼻的味道,接触的是冰冷的遗体,听到的是悲哀的恸哭,以及各种冷嘲热讽和世俗偏见,李涛也曾有过换工种“打退堂鼓”的念头。但是,每当他想到“这些事总要有人干”时,他心里释然了。而这一干,就是20多年,并且从无怨言。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是余姚市马渚镇姚家村党员志愿者张伟民常说的一句话。58岁的老张前些年加入了镇党委组织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参加活动多了,总想为村里乡亲们做点什么。老伴告诉他,有外地民工要租用他家空余的平房,每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这提议他没同意,反而给他提了个醒:何不把这空房子整修一下做村里的老人活动室?于是,他自掏腰包数万元把自家的6间房子粉刷一新,购置活动器具和订阅书报等,义务开起了名为“民乐文苑”的老年活动室。如今,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把这里当成了“快乐室”。
这些年来,党员志愿者开始活跃在我省的城镇和乡村。目前,仅宁波市城乡就有党员志愿者10万余名,各类党员志愿者队伍400多支。
维权调解找“颜玲花工作室”,艺术指导找“丽萍艺术指导工作室”……前不久,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首批以党员名字命名的11个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宁波首批社区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1个工作室分布在7个社区,提供的服务涉及调解、助老、心理咨询、婚育指导等各方面。
“夏医生就是我们社区的居民,随时可以找到他。”双东坊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王美芳说。“夏医生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室”由62岁的退休医生夏忠良领队,3名退休医护人员参加。服务队成立后,居民可以量血压,进行体检、健康咨询等。夏忠良打算为自己的邻居都制作一本健康册,随时记录,从而对大家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
平时要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要站出来,危难时刻要豁出来。5月12日,震惊全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上,挺起了共产党人的脊梁。
大灾面前,我省各级党组织成为一座座坚强的战斗堡垒;危难时刻,广大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无论在四川灾区抗灾第一线,还是在大后方赶制救灾物资、为灾区捐款、交纳“特殊党费”的现场,都活跃着共产党员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身影,他们与共和国共克时艰,他们与灾区人民心贴着心。
“前方战场”上,在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我省广大党员不怕疲劳,不怕牺牲,不分昼夜奋战在第一线,用忠诚让党旗在废墟上高高飘扬;在“后方”,每一个忘我工作的岗位上,每一份饱含深情的“特殊党费”中,都凝聚着党员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祁友富,绍兴县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汶川特大地震的第二天,他就自愿向党组织交纳10万元“特殊党费”。紧接着,一名又一名党员走过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每一份“特殊党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份“特殊党费”背后都跳动着一颗滚烫的心,凝结着党员们心中那绿叶对根的忠诚。5月20日一早,平湖市新仓镇战斗村老党员徐小弟就来到村里,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100元钱,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今年已经56岁的徐小弟,是一名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直靠种地维持生计。几年前,妻子不幸患了血癌,为了治病,徐小弟变卖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还借了一大笔钱,可是花去医疗费10多万元也没能够挽回妻子的生命。村党总支考虑到他的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让他不要交“特殊党费”,但是徐小弟坚定地说:“我只要还有口饭吃,就要交这个‘特殊党费’。” 289万名党员,从茫茫人海中走来,用对党的赤胆忠心和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真情,在浙江这片土地上牢牢地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