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质勘探到市中心管线迁移,人们已经在城市中发现了地铁建设的一些动静――这还仅仅是开始。很多人在心里嘀咕:在这项城建工程实施的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期中,我们的生活会遭遇怎样的不便?
这个问题也让地铁建设部门感到压力不小。日前,向来低调的无锡市轨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次约见记者,就地铁先行站点前期建设作了文明施工的表态。该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说,漫长而复杂的地铁建设,是建设单位和全体市民共建的过程,轨道办愿意接受市民对工程的监督,也会做到闻过即改。
按照计划,1号线、2号线换乘枢纽三阳广场站的前期管线迁移已经开始。因为地处商务、百货、金融中心,该区域地下管线种类特别繁多。据查,以三阳广场“第一岗”为圆心,其方圆近2平方公里范围内有自来水、燃气、通信、电力等管线10余种,由于这些管线铺设时间久远,很多已无资料可查,因此迁移起来难度很大。
市轨道办制定了尽可能周详的施工和应急方案。目前,市中心管线迁移全部安排在晚上8时至次日清晨6时进行,以避开白天大流量的车流和人流。而清晨收工后,各个施工点都必须做到围护标识清晰,渣石及时清运,周边完成清扫,路面整洁不影响交通。此外,为防止可能出现的“挖断”事故,自来水、燃气、移动、电信、电力等所有管线业主单位均抽调出专门技术力量组成综合抢修队,做到“施工到哪里,保障到哪里”。
建设部门希望尽最大努力减轻工程对市民节日出行的影响。据介绍,在三阳地区的施工中,市民集中的小广场会赶在圣诞节前恢复路面,其它地段也会施行交叉作业。
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地质勘探工作计划于本月底全线结束。1号线全长30公里,共设有1000多个勘探点,最大勘探深度为地下40-80米。在此期间,轨道办实施了“人不露头、单道加长、浆不外露、土不外洒、诱导清晰、摆放整齐”的管理模式,即勘探点的围栏高度以看不见施工人员为标准,设备工具只能在一个车道内铺开,泥浆、渣土都不能洒到作业区外。从现状来看,各勘探点的确做到了文明施工,没有引发市民投诉和不满。
据证实,除三阳广场站外,胜利门站、市民广场站、京沪高铁无锡站、沪宁城际铁路无锡站等先行站点将于明年3月初展开前期工作。轨道办目前正在文明施工方面寻找各种办法,也希望听到市民的建设性意见。(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