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利特公司员工正在收看纪念大会电视直播。
全国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台州宝利特鞋业公司—— “不断改革才能成为常青树”
昨天上午10时,在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台州宝利特鞋业有限公司的大会议室里,公司董事长陈华根激动地说:“我们曾经走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我们更要不动摇、不懈怠地继续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陈华根说,当年的牧屿牧南工艺品厂如今能发展为企业总资产达3亿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宝利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自身的发展,我深切感受到了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
和陈华根一起观看纪念大会直播的还有“宝利特”的数百名员工。员工刘国均说:“这30年,身边许多企业起起落落,关键在于一条:是不是坚持了改革创新的精神。我们‘宝利特’之所以成为常青树,正是因为有着不断改革的精神。”
“作为以出口为主导的企业,我们企业也受到了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但是我们有信心渡过难关。”对于未来的发展,陈华根充满信心。他说:“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我们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这也就要求我们企业必须加快发展的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畏难情绪。”面对挑战,目前,宝利特鞋业正在推广精益化管理,走上集约节约的发展道路。
受访者:陈华根,台州宝利特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82年,他与4位村民合股创办了温岭县牧屿牧南工艺品厂,第一个以“社员联营集体”的名义批办手续,这是全国第一张有据可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营业执照。
吴成德在自家的竹林里。
丽水市庆元县—— 30年,好事一桩接一桩
“有没有收听纪念大会?”
“这哪能错过!上午我打开广播,特意组织厂里的帮工一起听,”65岁的吴成德乐呵呵地说,“这有奔头的日子过得可真快,30年前我还是个壮小伙。分田到户没几年,又等到了分山到户,把集体山林分给农民自己管理。好事一桩接一桩啊!”
吴成德清楚地记着,那是1983年春节后一个夜晚,村民们都集中到生产队长家中。队长将每片山林的名称写在白纸条上,抽到哪张纸条,纸条上写的山林就归谁。
“我抽到养竹湾、江边山共40亩山林。虽然这两片山都是光秃秃的荒山,但我们全家都高兴得睡不着觉,合计着要在山上种杉木和毛竹。”说干就干,第二天,吴成德就带着他的3个儿子上山,劈山、挖土、除杂草。“那时一株毛竹只能换1.6元钱,一立方杉木售价100元,但山是自家山,遇到家中缺钱时,还能卖竹换钱,渡过难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隆宫村逐渐发展起竹木加工产业,村里很多人家买来刨竹机,加工竹筷。一时间,毛竹变得紧俏起来,一株毛竹卖到23元。
依靠卖毛竹,老吴逐渐有了10多万元的积蓄。2001年,他办起了竹筷加工厂。
办厂,需要流动资金,特别是每年三四月份,向农户收购毛竹时特别缺资金。2007年年初,就在老吴萌生停产念头时,他听到一个好消息,林农可用刚刚发放到手的林权证到信用社抵押贷款。吴成德立即与信用社联系,经过山林评估、签定贷款协议等程序,被通知4月11日到乡信用社领3万元贷款。
“那天晚上我就像当年分山到户一样兴奋,起了个大早,第一个到信用社办手续。”吴成德的赶早,让他成为载入历史的人物——我省第一个通过林权抵押获得贷款的农民。
用这笔贷款,老吴收购毛竹,扩大生产,今年他的工厂生产了700多万双竹筷。更让他高兴的是,现在有林权证作抵押,他能随时到信用社贷款。
在吴成德家郁郁葱葱的毛竹林里,老吴拿出一本绿色林权证,执意让记者拍照留念,他说:“2008年12月18日,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日,这是我创业的新起点。今天听到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又有手中这张随时取钱的‘信用卡’,我相信我的加工厂肯定越办越红火。”
受访者:吴成德,庆元县隆宫乡隆宫村一位普通的林农,他利用2006年发放到手的林权证,在2007年4月11日到信用社抵押贷款,扩大竹子加工厂,成为浙江林权贷款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