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秉里村坐落在海拔二千九百米的山区,光秃秃的山上到处可见“五·一二”大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滑坡痕迹。隆冬季节,这里的山路结上一层薄冰。大地震使村里农户的房屋几乎全部被毁,水电路通信全部中断,地震造成的灾害使严冬的村庄雪上加霜。
严冬的一天,记者来到了这个大山中的小村庄采访,却被这里热气腾腾的重建景象所感染。
这一天,广州市荔湾区向汶川县秉里村“送温暖”捐赠暨荔湾区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与秉里村“手拉手”共建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这里是一个大兴土木、修房造屋的大工地。山坡上各家各户正在紧张地修建农房,春节前大部分都要搬进新居。抢修广播、电视、网络、电力的施工人员冒着严寒正在抓紧工作。
这里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据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汶川县威州镇援建办总指挥李俊夫向记者介绍说,他们采取一种互惠互利的模式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广州援建办根据受损状况,将资金拨付给工程施工队伍,被毁坏房屋的农户又在施工队里打工,既是打工仔又是“工程监理”。房屋修建好之后,一家人还可得到数目可观的经济收入。
这里有广州人对灾民的庄严承诺。“有我们这个七家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来帮助你们一个村,你们就可以放心了,你们就可以暖暖洋洋地过一个春节了。”荔湾区有关官员充满信心地说。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广州威州心连心珠江岷江江连江”——广州市荔湾区和荔湾区的七家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与秉里村“手拉手”正在这里举行共建帮扶活动。荔湾区委副书记罗思源和广州援建办的官员、荔湾区七家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的代表、秉里村的书记共同挥动铁揪为秉里村的文化广场奠基,标志着秉里村文化广场工程建设正式动工兴建。
记者在这里看见,按照羌族风格修建的秉里村办公大楼已初具规模,这座小楼既有浓郁的羌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风格,屹立在山区的半山腰上特别引人注目。
“不辱首善、奉献大爱”的荔湾区共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善款两千多万元。此次“送温暖”活动一次就向秉里村送来了价值两百多万元的棉被和衣服等物资。广州人对灾区民众的这把火,温暖着深山里的受灾民众,秉里村八十四岁的唐大娘拿着刚领的两床高级毛毯满面笑容,虽然嘴里没有牙齿,吐字不清,但旁边的村民“翻译”后对记者说,唐大娘说,活了八十多岁从来没有盖过这么好的毛毯,像一把火照在我们的心头。“她想叫你给她照张相”,旁边村民“翻译”说。于是,唐大娘手提两床毛毯和广州送温暖活动人员的合影镜头,定格在寒冷的严冬中。
七家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的代表对记者说,我们与秉里村开展“手拉手”共建活动,到后年全部援建工作完成时,秉里村将会旧貌换新颜,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届时秉里村将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广州人用他们“不辱首善、奉献大爱”的精神,用他们的爱心和激情给严冬中的汶川人带来了温暖。截至十二月中旬,广州市共向威州提供过冬物资十二万件,总价值一千五百六十万元,威州人均两床以上棉被,一件以上棉衣,实现了下岗职工、低保人口、低收入家庭、受灾民众、异地复课学生过冬物资全覆盖,走在了广东省和全国的前列。
记者了解到,积极推进威州镇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也在这个严冬开始了。十一月十九日通过了汶川县城重建规划专家评审,也是四川第一批恢复重建规划编制方案,目前已完成了第二期二十二亿元援建项目立项的编制工作。
经济实力雄厚的广州人不仅为汶川“输血”,而且帮助汶川“造血”。日前成功举办的广州—威州灾后恢复重建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暨就业援助招聘会也相继举行。汶川的农副土特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广东……
严冬中的这把火,不仅在秉里村燃烧,也在汶川县各地燃烧。广东省佛山市援建的水磨镇,东莞市援建的映秀镇,中山市援建的漩口镇等,其他市的援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山市提出的“孙中山故乡与汶川人民心连心,共建美好家园”,用孙中山的爱民情怀表达他们援建汶川县的决心,更像一把炽热的火在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