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1电(记者李来房吴晶)20日至21日,中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与近140家企业的负责人聚集北京,探讨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应对就业难关。
在这次“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上,企业和学校就经济危机对部分行业企业的影响、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就业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这是中国GDP增幅自2003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就业压力增大。
这次论坛正是中国应对当前受危机影响而增大的就业压力所作努力的一部分。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教授在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最新统计显示,5年来,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年均扩招约30万人,就业率年均增加两个百分点,为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姜大源说,这次论坛旨在深入探寻校企合作的切入点,促进学生就业,也同时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中国就业压力的另一重要来源是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预计,到今年底,中国将有10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而明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将超过600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日下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完“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闭幕活动后,在该校图书馆对同学们表示,当前要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
他说:“我们很快就会提出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包括创造条件让大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多招大学生,科研院所和学校重大科技专项以多种方式吸收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充实一线工作,组织大学生继续深造和接受技能培训,搞好人才市场和招聘工作,各类企业要想方设法稳定在岗大学生的工作等。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克服这个困难。”
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新探索,中国最近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准就业”方案。40所高校与所在地30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的大学生“准就业”方案预计将于明年2月份正式启动。
该方案将改变传统的大学生等待就业岗位的模式,把大学生集中起来,以高校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进行实践培训,通过国家标准让大学生在“准就业”岗位有一个过渡期,然后走向就业岗位或创业,从而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此外,金融危机也影响到了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自10月以来,沿海地区因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民工回流返乡的现象逐步出现。据输出劳动力较多的四川省有关官员介绍,截至12月12日,该省返乡农民工人数已达78万。
国务院办公厅20日发出通知,要求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要引导其与农民工开展集体协商,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同时要求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为保持经济增长,中国11月初出台了4万亿元的刺激方案,涉及安居工程、医疗文教、农村基础设施、交通工程、灾后重建,以及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
专家认为,这项方案必将有效刺激内部需求和促进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国内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