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大学招生时节,形形色色的高校排行榜便粉墨登场。对正忙于打探信息但苦于渠道不多的考生及其家长来说,排行榜就成了挑选就读高校的重要依据。然而他们不知,由于大多数排名机构都以赚钱为目的,排行榜的可信度大有问题——谁给钱多谁排名靠前的“潜规则”,已是高校圈内公开的秘密。(12月28日《文汇报》)
大学排行榜以赚钱为目的,并不只在高校圈内是公开的秘密。对考生和家长,包括对大学而言,形形色色的高校排行榜更像是一块鸡肋:取之未必有用,但弃之却又可惜。毕竟在各种消息满天飞,而普通公众又缺少足够辨识力的现实语境下,大学排行榜通过舆论宣传和各种手法的炒作所起到的心理暗示作用,未尝不能转化为一种“有总比没有好”的参考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商业操守和诚信度都大有疑问的大学排行榜,在混乱的招生市场中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甚至直接左右了相当一部分考生和家长的最终选择。而这类排行榜得以生存,必然会扭曲正常的市场关系。
报道中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某知名大学因为拒绝了某排行榜“帮学校做咨询”的要求,导致排名连跌两位,二是某高校教授因撰文批评了某排行榜不靠谱,而被校领导请去谈话。由此可见,与其说排行榜依靠大学而生存,不如说大学实际上已经被各种商业排行榜绑架了。最后的结果就是,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大学排行榜的功利化是被指责最多的一点,但功利化不是大学排行榜的关键问题,大学自身的品行不端,道德失守,才是造成目前大学排行榜市场混乱不堪的根源。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我们的大学不追求跃进式的发展,不在意这些虚名,如果我们的大学遵循教育规律,有足够的自信将信息公之于众,如果我们的大学拥有健康的品格,耻于同“潜规则”为伍,如果我们的大学之间不存在恶意的竞争,还会被这些商业排行榜所绑架吗?
只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现实语境下,守住学术道德,超然于利益之外,对大学而言是多么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