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交通出行
灾区遭破坏的主要公路是否畅通无阻?
据介绍,四川灾区内的国道、省道及高速公路的交通基本恢复。目前,302省道临时改线段擂鼓至禹里公路、303省道映秀至耿达公路打通便道还未形成正常通车能力,汶川3条通村公路还没有打通。在一些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方,由于地质不稳定,修路难度大,公路还处于一种“保通”状况。
截至12月26日,11个高速公路项目中,已完工1个项目,8个项目正在建设,完成路基工程538.21公里,路面工程465公里;84个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项目中,46个项目正在建设,完成路基工程118.5公里,路面工程83.5公里,30个项目正在做招投标等工作,8个项目正进行设计;39个市、县级客运站项目中,已完工1个项目,13个项目正在建设,25个项目待开工。
六问复学复课
学生何时全部返回永久性教室上课?
灾区学校已经全面复学复课,进入基本正常的教育教学状态。到2010年,全面完成灾区学校和幼儿园的恢复重建并全部投入使用。
39个重灾县学校灾后重建新的目标任务是:力争学校重建项目2009年12月31日前提前完工,并投入使用,少数因选址和建设规模特别大的学校,可延至2010年9月1日前。
七问劳动就业
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外出就业产生何种影响?
四川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返乡潮”。截至12月20日,有70万农村劳动力从外地返乡,其中,57万人实现就业。将近一半的返乡农民工投入恢复重建中。
地震发生后,重灾市(州)因灾新增城镇失业人员37.2万人,失去耕地、林地等生产资料、因灾无法返回原居住地的农业劳动者115万人,合计152.2万人。
截至12月19日,18个对口支援省(市)共向四川灾区提供了69万个就业岗位,帮助41万名灾区劳动者实现就业,其中到支援省(市)异地就业4.6万人。
八问身心康复
灾区群众医疗及心理康复情况如何?
截至12月25日,全省完成医疗康复6132人,已经出院5302人。在康复过程中,医疗卫生人员竭尽全力保全伤员肢体。
据统计,此次地震伤员中截肢截瘫只有823人,仅占伤员总数的0.9%。截至目前,已累计为214名地震伤员安装了假肢,为415人配置了辅助器具。
在心理康复方面,全省接受直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群众达50万人次,实施心理干预和医学心理咨询服务20多万人次,其中对“三孤”人员、学生、灾区基层干部等特殊人员开展心理干预51573人次。
灾区举办多期心理干预和心理理疗技术等培训班,培训心理治疗骨干2000余人,同时动员600余名心理工作志愿者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协调组织30余名国外专家以及来自国内各省区市、香港特区的心理干预专家200余人分别到重灾区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工作,覆盖人口14万左右。
九问旅游产业
地震对四川旅游造成怎样冲击?
地震对四川旅游全行业造成影响:震后全省绝大多数旅行社关门歇业,旅游景区也处于歇业关停状态,灾后酒店平均入住率不足20%……尤为严重的是,灾害对游客的消费信心造成巨大打击,一半国内游客认为,四川起码一年后才能适合旅游。
不过,四川省旅游管理部门调查显示,地震对当地旅游业的直接破坏范围是局部的,主要集中在龙门山脉沿线8个市(州)的39个县(市、区)。这些地方2007年的旅游总收入只占全省24.2%。其它地区的旅游景区、旅游线路产品和旅游设施等仍然完好。未来2—3年,还将形成以地震遗址遗迹为核心的一批新景区。震后“四川依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