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呼吁已久的保险资金名正言顺投资房地产业终于得到监管层的回应,预计明年下半年即可开闸。
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表示,监管层此次对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业务政策限制的实质性进展,为急于寻求新的投资渠道的保险公司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不过,由于房地产本身变现能力比较差的特性,保险资金要同时注意采取措施以防范投资风险。
苦寻投资渠道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保险市场正展现出创造价值式的快速增长,有望在2010年跻身全球五大保险市场行列,但巨额利差损失仍是悬于这个繁荣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拓宽投资渠道,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或成为保险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保监会最新公告,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人民币915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7.6个百分点;全国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930多亿元。保险资金中,银行存款和各类债券所占比例为86%,股票和基金占比11.7%。
一边是日益高涨的保费收入,一边却是投资渠道的匮乏。左右为难之下,保险公司的投资重点只能仍旧放在银行协议存款以及债券投资上。但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却一直不能令保险公司满意。而按照投资股票和基金占比保险总资产11.7%来看,比重之小不言而喻。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保险资金获准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但为了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公司也不敢"放开手脚"。
宏源证券一位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或为苦于投资渠道狭窄的保险资金指明了方向。
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保险法修订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草案增加了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不动产等规定。而且,立法也开始为保险资金正式投资房地产领域作准备。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2009年将加强保险资产监管,稳步扩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试点,适时开展企业股权投资试点,研究投资经营性物业政策,促进资产管理产品创新,努力扩大保险机构资产配置空间。曲线投资楼市
实际上,在保险资金直投房地产暂未放开的前提下,保险公司已纷纷以购买自用办公楼的方式曲线进入房地产领域。
近日,中国保险公司宣布出资24亿元在上海陆家嘴打造41层太平金融大厦。
今年4月下旬,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信托与四川锦弘集团合资成立了弘安投资管理公司,双方将投资18亿元对成都一环以内核心地带的3个项目进行改造,投资建设酒店、写字楼等综合性物业。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泰康保险等机构投资地产计划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走在北京的金融街上,可以看到两座挂着中国人寿标志牌的写字楼与银监会和保监会毗邻而居,它们分属于人寿集团和股份公司。而此前,中国人寿已在地处北京二环路的朝阳门外拥有了一座办公楼。
去年8月25日,平安保险旗下的平安信托投资公司与中信深圳集团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平安信托投资公司斥资20亿元购买中信深圳集团公司部分资产,另外10亿元信托资金用于中信深圳集团公司的长沙、苏州项目建设。
高力国际物业服务公司发布的市场报告指出,一季度,北京的写字楼交易在金融街区域内相当活跃,投资机构主要来自于保险业和银行业,包括中国太保以22亿元收购的总建筑面积约7.08万平方米的丰盛大厦。
实际上,在此之前,多家保险公司曾多次申请进入房地产市场而未被获准。值得一提的是,前新华人寿董事长关国亮违规运用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等领域,已被调整董事长职务。保监会强调,保险资金的运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对违法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
分析人士认为,在保险资金直投房地产暂未放开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曲线进军房地产早已成为一种趋势。
据统计,目前国内保险公司购买的物业累计近20万平方米,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量保守估计有100亿元。注意防范风险
上述宏源证券分析师表示,针对房地产业目前发展业绩下滑,还有房地产本身变现能力比较差的特点,保险资金在入驻房地产政策放松的情况下,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投资管理水平,以规避投资风险。
此外,他还认为,虽然监管部门扩展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但是保险资金在未来是否会踊跃地投入到房地产业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考虑到风险问题,保险资金可能不会轻易地投进房地产,很可能会去转战探索其它新的投资渠道。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了认同,国家一直为救市房地产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而这次对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业也是支持房地产市场的一个表现。但是,房地产风险多,问题多,而且房价还有待一定程度的调整。而作为商业性机构的保险业来说,保险资金的大举入房市还是很令人怀疑,并值得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