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新区在2008年城镇职工居民可支配收入2.3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2万元,连续5年居无锡市各市(县)、区首位,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城乡并轨,合作医疗人均筹资350元的基础上,把2009年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决策权交给群众,通过开展民意征集、干部下基层调研、机关与基层挂钩结对等活动,广泛聚集民意,并按照普通百姓的意愿决策政府民生工程,真正使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
该区把为民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作为目前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民众为2009年政府民生工程决策出谋划策。去年12月初,区里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启事,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民生工程群众意愿,得到了区内外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至今已征集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130多条。区党工委书记周谦、管委会主任嵇克俭等领导多次深入社区村居和园区企业察民情、访民意、体民生,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谋划新一年民生工程,形成了具有地区特点的民生改善工作思路、推进镇街功能分区开发等一批调研成果。元旦期间,区里组织38个机关单位和部门开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活动,在零距离沟通、全方位服务、节日送温暖的过程中,倾听群众对新的一年实施民生工程的希望和要求。
针对民意比较关注的涉及17.5万新市民社会保障、生产资料转换和扩大就业三个热点问题,无锡新区经过几上几下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三大民主决策共识。一是实行“土地换社保”。在覆盖全区城乡、惠及所有居民、城乡统一接轨的基础上,2009年计划投入6000万元,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医保、低保和社会救助保障体系;落实优抚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使全区各类保障工作走在无锡市前列。新型合作医疗在2008年人均筹资350元的基础上,2009年提高至420元,继续领先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推行“房权换股权”。放大新安街道富民合作社引导农民以房产折价入股资本项目运作成功的示范效应,在全区推广建立房权换股权物业富民新模式,大力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强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2009年计划居民人均年收入1.6万元,2010年达到2万元,在无锡市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三是实施“产业换就业”。根据资源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加快镇街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多渠道融资90亿元,重点用于提升传统产业、稳定支柱产业、壮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使城镇职工和失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工资性货币收入。(无锡新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