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想留京,但进京指标有限,一些人从学生们的渴求中发现了“赚钱门路”
日前,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侦结了一起倒卖北京户口案:北京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赵宏及其前妻李敏,涉嫌通过某建筑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劳资员王新,以虚假招工的名义,先后为多名大学生落户北京,并因此向王新行贿人民币10多万元。赵、李二人也因此获利。
检察官在调查中发现,每年通过买卖指标等非法手段获得北京市户口的大学生,在有些地方,甚至比正常因就业而落户北京的大学生还要多,这里暴露出不少问题。
简要案情
违规办理北京户口收取好处费
东城区检察院2006年时在查办赵宏滥用职权案中,发现赵宏曾通过北京市某建筑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劳资员王新,为多名大学生以虚假招工的名义落户北京,并因此向王新行贿10余万元。而赵宏的前妻、北京市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收缴部科员李敏,也曾通过王新为多名大学生以虚假招工名义落户北京,并向王新行贿数万元。
李敏称,一开始是2003年时老家亲戚吕芬找到她,希望她帮忙将户口落到北京。李敏托北京某水产市场劳资科的一名女科长,将吕芬户口落在了水产市场并到该水产市场上班。事后,吕芬给李敏1.5万元感谢费,但李敏只收了1.1万元。不过,李敏和赵宏发现了这是一“赚钱”门路,便刹不住车了。从2003年至2006年年底案发时,两人分别通过王新等人,以虚假招工名义为数名大学生落户北京,并收受大量好处费。
检察院随即对王新立案侦查,经调查发现,王新利用担任北京市某建筑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劳资员的职务便利,帮助李敏等人为外地籍大学生违规办理落户北京手续,收取好处费。目前,此案已在东城区检察院侦结。
检察官崔建楠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一些拥有进京指标的单位因为管理不善,内部的某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给大学生办理北京市户口,这种现象已形成了潜在大市场,且行情火爆,因为每年都有大批不够条件留京的学生寻求留京途径。
学生态度
有的很受吸引有的不愿花钱
一名通过这种方式办理了北京户口的往届毕业生黄某说,当时他是在学校信息栏上看到这样的信息。“广告上的价格为2万元,谈了之后降到了1万元”,他马上交了1万元现金,还没毕业就拿到了接收函。
学生们对“买户口”持有两种态度:
有的认为,现在北京户口根本没什么用,自己绝不会花几万元去办北京户口。
也有的表示,如果有户口,毕业留在北京,心理上容易有归属感,未来对子女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有相对优越的条件;即便是一时失业,还能被纳入北京市社会保障体系。这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的确具有很大吸引力。
落户程序
进京指标成为稀缺资源
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公布的《2005年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程序》,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进京需具备四个条件:1,进京审批表(一式两份),由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盖章;2,毕业生就业推荐表,须由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盖章;3,毕业生已修全部课程成绩单(30门课程以上),须由学校教务部门盖章;4,英语四级或英语六级证书复印件。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搞到学校的留京指标相对容易一些。”人大学生李某说,“但如果没有单位接收,学校的留京指标就如同废纸一张”。
检察官查询相关规定得知,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出台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接收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办法》规定,对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科技单位的进京指标发布没有限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需求,向国家申请进京指标,也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要提前做计划报批。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也有进京指标,人事部门每年按预定指数,分给这些国企单位固定数额的指标。但一些国企已倒闭或面临倒闭,不可能再用人了,余下来的指标就成了企业执掌这些指标者再利用的资源,甚至被拿去公开叫卖,而需要人才的非公经济产业却没有进京指标。这就导致了一些企业指标过剩,一些单位没有指标。
从北京市人事局网站上的资料来看,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总数逐年递增,但给非京籍毕业生的进京指标数量近年来没有改变。“每年有庞大的京外生源想留京发展,进京指标自然成为稀缺资源”。
检察官分析
倒卖进京指标暴露4问题
崔建楠检察官介绍,进京指标之所以地下交易活跃,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企业或个人利用了政策空子,将通过优惠政策获得的进京指标当成稀缺资源出售。检察官认为,目前“倒卖进京指标”暴露出四个严重问题:
一,背离市场规则。进京、留京指标是一种社会资源,政府在这种资源的分配上,应该进行市场化运作,所有符合进京条件的人,都应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然而,这种由政府分配进京指标的模式,目前弊端十分明显。
二,折射出明显歧视。按有关规定,能获得进京指标的单位,只有国有企业和特批的高新技术企业,而其他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则没有这种“待遇”。
三,容易产生腐败。由于学校和企业分别掌握着“指标”分配权,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这种分配权很容易落到个别人手中,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四,浪费行政资源。进京指标的地下交易,使人才和企业之间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挂靠,没有事实上的工作关系,而户口、档案却在“空转”。在这个过程中,行政资源被毫无实际价值的“程序”大量浪费。
对一些面临倒闭甚至已经倒闭的国有企业,某些内部工作人员将指标倒卖出去的现象,北京市人事局的相关负责人曾经答复,他们没有人力和能力对那些企业进行监控,也不知道哪些企业已经倒闭或面临倒闭的局面,他们目前仍按着规定每年定期发放指标,出现这个问题他们也感到束手无策。
尽管北京市有关部门表示,一经发现非法倒卖指标行为,立即取消该企业的指标,并给予处罚。但在整个北京市的户籍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性改革之前,这种“买卖”现象恐怕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文中涉案人员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