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月12日电 题:教育改革要从基层创造中汲取灵感和力量
新华社记者张晓晶
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可以把素质教育搞得红红火火;曾面临被撤并的农村中学通过改革焕发生机,每天有几百名来自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上门参观。新华社今天播发《迎春花开了,春天还会远吗?--山东各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启示》一稿,提醒我们,很多基层学校自发改革首创的鲜活经验,对我国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今日国内聚焦
·
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培养创新型人才
·
印花税收入外储可用于建稳定股市基金
·
武汉十大岗位缺工严重 缺口达1.2万多人
·
质检总局:出口纺织品检验费降低30%
·
我国将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
我国将建立质量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
网言网语
·
下岗职工的合法利益一再被谁剥夺?·
勤思富民之策、践行得民之举·
领会铁路退票规定 轻松购买打折火车票·
北京水价拟上调?居民阶梯水价暂不实行
就像波澜壮阔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发端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样,我国的成功改革无不是由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创造。来自基层的成功做法和创造,一直是推进我国各项改革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之一。现在,我们继续推进教育改革,也不例外。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教育改革方面做出很多努力,陆续推进一些改革措施,但对教育改革也存有一些畏难情绪。拿推进素质教育来说,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只能在城市学校搞,农村学校条件差搞不了;有人认为高中阶段要面临高考,没法搞;有人推托社会用人制度、高考制度不发生根本变化,教育改革难以有效推进;有人干脆认为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消极应付。
但是,从这篇报道介绍的基层经验可以看出,教育改革并非不能为,关键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科学决策,大胆作为。
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教育改革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很多,既面临东西部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均衡、教育条件千差万别的国情,又面对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多层次、多样化的现实。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让人人“有学上”、“上好学”的目标,绝非易事。在教育改革中,除了听取教育专家及广大群众的意见,借鉴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还要充分尊重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总结各地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
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专家的意见,这是推进教育科学决策、科学规划新的良好开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改革需求开始,要从基层创造中多汲取一些灵感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