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不仅有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雷电、风暴潮、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还有口蹄疫、禽流感、小麦条锈病、稻飞虱等动植物疫病灾害,以及地震、沙尘暴、地质灾害等。从总体上看,我国受灾地域广、防灾抗灾力量比较薄弱。这种状况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决定》第一次把农村防灾减灾问题作为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论述,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这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表达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必将对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要加强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鉴于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地震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在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对这些灾害的预报预测、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这些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的研究,为科学预
今日国内聚焦
·
铁道部副部长
诚恳向广大旅客致歉
·
央行:假币未集中出现
存取款安全有保证
·
商务部:"汇源收购案"反垄断审查进行中
·
国考试卷被判雷同 考生不服准备诉讼
·
大陆僧人在台死亡
处置小组准备赴台
·
铁路部门提醒旅客:谨防"山寨"验票员
网言网语
·
潘石屹:今年北京房价下降压力很大·铁道部发言人:春运时我也难买票·上海户籍管理制度迈向公平,北京呢?·
过年了,网友晒晒家乡的特色年俗年货
测和预防灾害提供理论依据。要在完善现有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海洋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增加监测密度,提升监测水平,构建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灾害监督―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要加强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发,强化应对灾害预案的编制,完善灾害处置预案,加强专业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和地方灾情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提高灾害处置能力。要加大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力度,特别是要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普及有关灾害预防、躲避、自救等方面的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第二,要加强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近些年来,虽然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额度逐年增加,但用于改善农村基本生产条件尤其是防洪排涝抗旱设施的投入较少,造成目前农村农田水利设施普遍严重老化,损坏、报废现象严重。这是影响我国农村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的重大因素。因此,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必须加快建设农村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应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农村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支持建设乡村之间、田地之间的水利设施,以尽快建成功能完备的乡村农田水利系统。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组织农民进行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特别是对农民购买有关设备和所需材料等给予适当补助,来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农村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应增加对地方特别是县乡两级天气预报站点的投入,增添必要的天气预测预报仪器设备,培训相关的科技工作人员,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为有效防范恶劣气候对农村造成的损失创造条件。
第三,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建设。无论是2008年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还是“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都表明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的至关重要性。可以肯定地说,在同等严重的自然灾害降临某一地区时,该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损失程度的大小。因此,必须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建设作为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区都要尽可能采用成熟适当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使用合格的原料和材料,进行农村公路、村庄道路、供水供电、农村能源、通信网络等的建设,确保农村道路、供电、供水和通信设施具有较强的抗灾保障能力。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 共服务设施建筑质量,切实落实安全标准。要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对那些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住房,要抓紧维修加固;对那些需要重建的住房,要科学选址,集约用地,合理确定抗震设防标准,尽快组织实施。
十七届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