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月29日电 题:别让乱涨价搅了群众过年的好心情
新华社记者记者张涛
今日国内聚焦
·
温家宝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致辞
·
我国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第一方阵"
·
人保部:预计一季度就业形势最严峻
·
春节期间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力度不减
·
南方自西向东将有降雨 局部地区中雨
·
北川干部节前强制疗养 春节获7天假
网言网语
·
磨豆腐炒回锅肉,品总书记总理感人细节·
温总理"信心之旅"拉开09中国外交大幕·
牛年第一烦心事:拜年短信回不回?·
姚明怒了!生孩子不能拿来开玩笑
春节期间,记者在河北一些城乡采访发现,趁节日宰客、乱涨价现象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城乡接合部,有的地方出租车不打表、“一口价”,有的县城超市联手将蔬菜价格提高一倍,成为喜庆节日气氛中的不和谐“音符”。价格主管部门与消费者应合力予以打击,让广大群众过一个和谐、欢乐的春节。
节日期间,粮、油、肉、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交易量成倍增长,人们出行次数明显增多,民生消费价格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一些地方和行业每逢春节涨价几乎已成为一个“习惯”,百姓已见怪不怪。商家涨价的理由很简单:在别人都欢度春节的时候,他们牺牲与家人团圆的时间,依然辛苦地坚守岗位,商品理应卖“高价”。
这样的“理由”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商家应该琢磨如何靠薄利多销来多挣钱,而不是变着法儿地从百姓手里“挣黑钱”。而不明码标价、甚至相互串通哄抬价格等行为,更是严重违反价格法和市场经济规则。
从职业道德的角度看,在购买商品的人群中有很多低收入群体,他们平时省吃俭用攒些钱,政府部门节前也给他们发放适当补贴,为的就是让困难群体在过年时能吃点好的、用点好的,过一个温暖的春节。可是,飞涨起来的物价又将让他们手中的钱“变薄”“缩水”,使购买力非但不能提高,反而因此而可能降低。
营造良好的节日消费秩序,经营者不仅应按照规定明码标价,自律防止相互串通哄抬价格,还应当诚实守信,不得短斤缺两、以次充好,向消费者提供的节日商品要质价相符,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内容及标价方式误导消费者。
进一步规范节日价格秩序,消费者也要主动拿起举报投诉电话维护自己的权益。价格主管部门应履行好职责,春节期间增派人手,加强市场巡查,广泛宣传价格政策法规,督促、引导经营者守法经营。同时,对趁节日乱涨价行为从严从重予以处罚,决不手软。
新华时评:消费黄金周 质量最重要
2009年春节正值国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时期,火一样的消费热情熨烫着经济增速放缓的寒冬。据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监测,100家商业服务业企业、1904个店铺大年三十销售总额达6.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4%。海南各大型超市里也是年货热销。为了满足节日消费需要,海南省春节市场共投放了价值51亿元的商品。
消费大幅度增长有利于经济发展,但黄金周消费的含金量高不高,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品和服务质量。
>>>详细
春节特别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