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题:中国欲打造“商业航母”降低流通成本扩大消费
记者雷敏 朱立毅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将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若干家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以降低流通成本,让利于消费者,从而扩大消费。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居民消费的主渠道。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国从流通入手,把组建大型流通企业作为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其重视程度为近年来少有。
长期以来,中国居民的消费率偏低、储蓄率偏高。如何在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通过搞活流通,释放居民购买力存量,从而扩大消费,成为中国政府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
姜增伟表示,目前,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的流通环节只有2至3道,而中国零售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下,流通环节有5、6道之多,导致商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居民消费的进一步扩大。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零售行业经营集中度较低,连锁经营发展仍以区域市场为主,在全国范围扩张的企业不多,销售额在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很少,99%以上是中小企业。而沃尔玛仅2008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3787亿美元,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9%。
“企业规模小、经营集中度低,就无法产生高效率,竞争力也无从谈起,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化大生产和以需求为主导的消费增长方式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因为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更强,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可以将企业自身的商品周转和商品储备结合起来,迅速做出市场反应。”姜增伟说。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的国家,应急供应已成为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市场波动幅度和频率随之加大,供求不平衡导致物价剧烈波动,不仅导致生产大起大落、浪费社会资源,而且影响到普通民众生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批骨干流通企业的销售网络作为载体为国家应急供应、调控市场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研究员宋则认为,中国应该不问出身、不论所有制,支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从而降低商品流通成本,直接启动终端消费。
他表示,政府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坚持市场化取向。主要是从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政策障碍,比如消除地区封锁,推动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为企业创造良好竞争环境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说,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重点应是为大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政策条件,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要促进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发展,就需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消除政策障碍,解决连锁企业统一纳税中的利益合理分配机制。
有专家建议,中国应制订长期规划,着重在网点布局、商品经营权、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促进流通企业做大做强。
为了在金融危机袭来时能够稳定和扩大在华市场份额,外资零售巨头已经掀起大规模的降价促销风暴。自今年2月4日至20日,沃尔玛超市在中国64个城市的117家商场的大部分商品折扣达20%至30%。
业内人士指出,外资零售巨头加大促销力度,势必加快中国零售业洗牌进度,为行业内兼并重组提供了巨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