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2日电 综述:各地农业抗旱显现三大亮点
新华社记者董峻
面对历史罕见的严重旱情,各地正在把抗旱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最紧迫的任务,掀起了以抗旱为中心的春季田间管理热潮。在这场与时间赛跑、全力抢抓农时的关键时期,科学抗旱、农机抗旱和同期防控病虫草害成为三大亮点。
抗旱不等于灌溉--水肥并进保麦苗
农业抗旱的重点是灌溉,但又不只是灌溉。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12日表示,这次旱灾受旱面积大、影响范围广,针对各地在农时季节、抗旱条件和小麦苗情等方面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农业部始终把科学抗旱摆在突出位置,在查清苗情、墒情和可用水源的基础上,分类制定了科学的抗旱对策和技术方案。
据农业部有关专家介绍,科学抗旱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要科学浇水。在日平均气温3摄氏度以上的条件下,采取小水细浇的方式,加快浇麦进度。二要科学施肥。重点对小苗、弱苗、黄苗麦田肥水并用,促进苗情转化。三要及时落实配套措施。对前期已浇水的麦田及时划锄增温保墒,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实行镇压提墒。
专家还表示,前一段的抗旱主要是为了保苗,对旱情严重的麦田抢灌保苗水,对于苗情较差缺肥的麦田还要追施化肥,促进中后期生长。当前的抗旱管理主要是返青期的管理,今后拔节期是争取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时要水肥并进,争粒数、增粒重。
在推进科学抗旱的过程中,农业部编印了9个区域10万张抗旱技术明白纸,并先后派出4批20个专家指导组在旱区开展不间断的巡回指导。旱区各级农业部门充分调动科研、教学、推广等各方面科技力量,结合基层农业生产实际,提出操作性强、通俗易懂的技术意见。
如,安徽提出“多浇一遍水、多施十斤肥、增加百斤粮”;河南根据苗情,依水调肥,有效提高了水肥措施的针对性。同时,各地通过技术小分队、农民培训班、广播电视讲座、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大抗旱技术推广力度。
650多万台农机显威力--农机成为抗旱“主力军”
据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12日介绍,农业机械是农业抗灾减灾的重要工具和物质保障。在这次抗旱保春管抗灾救灾中,农业机械承担了提水灌溉、抢墒播种、抢运救灾物资等救灾应急作业,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也充分显示了近几年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显著成果。
截至2月11日,农机系统共投入抗旱保春管机具652.56万台套,其中拖拉机339.42万台、排灌机械313.14万台套,累计抗旱灌溉面积达1.48亿亩次,有效地加快了春灌进度,扩大了灌溉面积,促进了抗旱保春管顺利进行。
大旱当前,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农机大户、服务队、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全力投入抗旱,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农机具,抓住时机,争分夺秒,千方百计加快浇灌进度,能浇一亩是一亩,能保一分是一分。
同时,各地农机技术人员正在进村入户,指导农民调试、检修各类农机具,确保抗旱机具正常运转。各地还加快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将水泵、喷灌等抗旱机具纳入补贴范围,优先予以安排,并组织企业抓紧生产供应,以解当前抗旱灌溉的燃眉之急。
陈萌山还表示,为支持旱区农民购买抗旱机具,农业部日前决定把水泵、喷灌机械设备等抗旱急需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特别是加大节水灌溉机具设备的补贴力度。各地在安排补贴资金时向受旱灾区倾斜,并优先保证农民购买抗旱机具。
病害、虫害、草害--防控一个都不能少
严重的旱情,加重了小麦病害、虫害和草害的发生。根据农业部监测,受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今年小麦主要病害之一的条锈病早发、重发,目前已在7个省份的223个县市发生,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460多万亩。随着受旱麦田浇水次数增多,部分地区纹枯病发病几率增加,草害也呈加重趋势。旱情还加重了部分地区红蜘蛛的发病程度。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表示,针对干旱持续发展、病虫草害重发的严峻形势,各级农业部门在抓好抗旱工作的同时,把病虫草害防控作为抗灾夺丰收的一项重要任务,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各地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将防控关口前移。农业部先后派出了8个工作督导组和专家指导组,分赴甘肃、四川、贵州等条锈病重发省,指导地方开展科学防控。
各地立足于早、立足于防,强化监测预报,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坚持“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成功做法,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截至目前,按照防治标准,已实施应急防治664万亩次,对发病田块普遍进行了1至2次防治,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抗击旱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