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0日起,工行存量房贷开始自动转为7折利率。与工行还贷者的欣喜相比,不主动申请便不予办理,办理还要缴纳500元手续费的中国银行,则引起众多贷款人的非议。
近一段时期,7折房贷,成了众多还贷人喜怒的焦点。同样的房贷新政,银行的做法不尽相同,还贷人热议,众多银行“同在一屋檐下,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兴业银行提出要贷款余额30万元以上,并且是借款人及其配偶只有一套普通住房才可以享受7折优惠,而且还要提出申请;交行要求还贷者不仅要提出申请,而且必须同时满足贷款余额10万元以上,在该行有3万元以上的存款或基金、债券之类的资产;招行房贷细则中的“两证齐全”,这一条要求,就挡住了众多还贷者。
相比于这些严苛的限制条件,有部分银行的细则经过了一番反复。农行最后出台后的细则对于初始贷款30万元以上、原享受8.5折的客户银行自动转,而初始贷款不足的则要贷款者提出书面申请,按情况给予一定的优惠。而工行则只对近2年内无连续2次逾期做出要求,并且银行将自动转7折。最终简单清晰的要求,让还贷者的抱怨烟消云散。
除此之外,民生、华夏、南京银行等银行,也采取了银行自动转,并且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光凭这一项,就博得了众多还贷者的好评。在民生贷款的汪女士说:“当初还为开发商指定贷款银行不满,没想到这次还挺走运的。”
从罗列的几家银行的政策细则可以看出,贷款余额、提前还款、在银行有存款、债券等资金限制等条件是贷款者享受优惠的“拦路虎”。让还贷者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在加息的时候银行“静悄悄”,没有任何通知,不需要申请,而在降息尤其是降低房贷利息这一惠施普通百姓的政策时,银行却要设置重重门槛,而且还要还贷者主动申请。
其实,其中的道理谁都明白,7折利率就意味着银行利润减少,把吃进嘴的“肥肉”再吐出来是谁也不愿意干的事情。然而,商业银行在拉存款与放贷时不同的“面孔”让人感到心里很不平衡。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汪祖杰教授说,“在当前经济不景气,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背景下,银行应该发挥出积极作用,甚至可以主动分出一部分利润来反哺社会、刺激消费。”他认为,银行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不能昧着良心,把利润的追逐建立在利用客户的不知情以及由此造成的利益损失上。
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授杨明说:“部分银行采取设门槛,不主动告知,不自动转7折的做法,不能不说是一种心存故意。而那些采取自动转、没有门槛限制的银行会赢得较高的社会美誉度,长期下来,人们就会愿意与这样的银行合作。”他还认为,信息不对称使得不清楚房贷利率优惠条件而未去申请的还贷者肯定不少,无形之中,银行便可昧下一笔额外的收入,而还贷者则多支付了冤枉钱。还贷者在银行面前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选择某家银行做贷款并不是购房者所能决定的,而是购房者在买房子时由开发商决定的,开发商与银行构成的利益共同体造成了还贷者话语权的缺失。而银行只要与开发商搞好关系就行了,不愁没有房贷客户。
央行此次出台的措施本身就是一个原则性指导意见,没有制定细则,这也是造成当前房贷7折利率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杨明认为,由于各家银行的细则不一样,会引起还贷者的心理不平衡。他同时表示,在制定一个制度、政策时应该把伦理因素考虑进去,把伦理制度化。这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利益团体都同时存在自私性和公益性两个方面,那么,在制定政策时就要尽量防止自私性。(赵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