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协委员张平建议,城市应为小商小贩“松绑”,允许市民在指定的时间或区域占道、占地摆摊经营,并恢复夜市,帮助低收入群体和失业人员度过经济“寒冬”。当地一家网站专门就此进行民意调查,结果绝大部分人表示支持,只有4.08%的人表示反对。(据2月17日《中国青年报》)
眼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不少人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了困境,如何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成为各级政府和整个社会都为之关注的大事要事,在这个背景之下,四川省政协委员张平建议给地摊“松绑”得到了公众的高度认同,属于情理之中。
目前,全国不少城市都将地摊经济列为取缔对象,甚至以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待小商小贩,以至矛盾不断、冲突不断,一方面损害了群众利益,那些缺少足够资金和技能的困难群众不得不整天为保住“饭碗”而四处“打游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和城市管理成本,影响了城管部门自身的形象。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给地摊“松绑”的价值除了能够促进群众就业和增收,实际上也是在给政府“减负”、给城管“减压”,乃是一件有益于政府和困难群众双方共赢、不可多得的好事。
显而易见,摆地摊也是一种创业方式,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当前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客观认识地摊经济的意义所在。一是要正确看待城市形象和困难群众“吃饭问题”,哪个更重要;二是要正确看待“捆死”与“放活”地摊经济,哪个对经济繁荣与发展更有利;三是要正确看待政府的能力和群众的需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允许和封堵地摊经济,哪个成本更低、更可行。地摊经济不需要花费政府一分钱就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就可以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就可以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观念一转天地宽”,期待相关方面能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尽快采取措施为地摊经济“松绑”,既要明确要求各地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和群众需要,划定专门的区域和时间供“摊主”经营,并推进规范化管理,确保地摊市场清洁卫生,不妨碍交通和居民生活;也要重新定位城管职能,由“驱赶型”向“服务型”转变,切实加强管理、引导和保障,营造出有利于地摊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让群众更加幸福,让城市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