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西昌锌业同样是是凉山州地方的一个支柱企业。
张良宾、张斌兄弟二人对西昌锌业的虚假注资,并没有真正给西昌锌业的生产能力带来任何提高,而突然增加的3.7亿元负债,对企业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最终导致西昌锌业破产。那么,这3.7亿元贷款究竟到哪里去了?成都雅砌公司向西昌电力借款的9900万元又到哪里去了呢?或许,从一场必然会发生的危机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早在2003年,张良宾、张斌兄弟二人因为实际控制着朝华科技、西昌电力两家上市公司而首度进入胡润富豪榜,当时,兄弟二人曾经放言:“10个亿左右的项目敢谈、敢接”,张良宾、张斌兄弟二人也因此成为资本市场的新贵。可是在此后的短短两三年中,这兄弟二人组建的所谓财富王国却大厦将倾,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原因使这兄弟二人走到今天这样一个结局呢?
同期:
记者:其实你的很多经历,网上也都有。你是做股票起家的,是吗?
张良宾:对。
记者:下海之后就一直做股票吗?
张良宾:应该是吧。
记者:第一桶金呢?
张良宾:在成都的红庙子。
记者:股票市场?
张良宾:也算股票市场。
解说:
张良宾最早是重庆市工商银行涪陵支行的一名信贷员,11年的银行工作经验让张良宾对金融业务非常熟悉。1993年,张良宾终于下定决心辞职下海,首先在成都红庙子炒股,接着承包了一家信用社,利用信用社的融资担保继续炒股,从而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同期:
记者:所赚的利润大概有多少?
张良宾:能有好几个亿吧。
记者:这些上亿的资金,你怎么来运作呢?
张良宾:后来就用于收购涪陵建陶,就是现在的朝华(科技),后来的朝华(科技)。
记者:你以前从来没做过实业,为什么要突然从证券行业转到实业?
张良宾:这样的一种转变,我转入实业以后,我从来没有真正管过实业,当时也是作为投资,也没想去直接经营它,它里面的生产也好,财务也好,我都没管过。为什么我后来看这样下去不行,因为各个公司的话,效益都不是太好。
解说:
张良宾对当时资本市场的所谓资本运作可以说已经轻车就熟,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却并不擅长。几年中,张良宾以自己的四川立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融资、投资平台,先后收购了朝华科技、西昌电力等多家公司的股份,逐渐形成了20多家关联公司。这些关联公司虽然也涉足到建筑陶瓷、计算机制造、软件开发、环保设备、医药等等多个生产经营领域,可是经营业绩却每况愈下。
同期:
记者:在你们实际的侦查过程中,发现这些相关联的公司为张良宾提供了什么样的帮助?
邵永强:实际上它就是作为一个转款平台,或者一个贷款主体,来取得贷款。
记者:他们没有实际的贸易业务吗?
邵永强:对。他就是没有实际的,没有真实的交易.
解说:
20多家关联公司虽然经营业绩每况愈下,但在张良宾、张斌兄弟二人眼里,却都是所谓的融资平台。凭借着对金融业务的熟悉以及与银行的关系,张良宾在这些关联公司之间采取互相担保、互相在银行质押贷款等方式,仍然取得了大量的银行贷款。一时间,四川立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公司数量与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可是危机也在逐渐显现。
同期:
张良宾:在2004年10月份的时候,我们整个集团的贷款,全国各地的贷款大概是30来个亿。记者:这个成本有多大?
张良宾:贷款的成本,那肯定也不少,每年的利息,你算算吧。
记者:我不清楚,你给我算一下。
张良宾:每年的利息都1亿多。
记者:那实际的四川立信的产值和利润呢?
张良宾:实际上前些年都是靠我以前,我以前在股市上,老实说赚的钱不少,就逐步逐步消耗在里面了。
解说:
靠银行贷款来维持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的运作,在没有充分的盈利能力情况下,只能陷入恶性循环当中。而在当时,类似的所谓资本运作问题绝不仅仅存在于张良宾所控制的几家公司,很多上市公司都在所谓的资本运作中感到了处境的艰难。为了进一步维持运转,重庆的几家上市公司开始互为担保,以取得银行的支持。
同期:
张良宾:第一笔(上市公司之间的)互保还是别人来找我们,我们原来认为可能还有问题,一打听,后来银行动员这么做,实际上,我说成也银行,败也银行,银行动员这么做的话,做下来,就越做越大。
记者:当时有几个公司参与了这样的互保?
张良宾:四家。
记者:朝华(科技)、长江水运太极集团、星美传媒四家公司怎么进行互保?
张良宾:你帮我担保多少,我帮你担保多少。
记者:但据我们了解,所担保的一些公司里面,有许多的资产并不是非常雄厚的甚至说并不优良。
张良宾:你问这个问题确实也非常尖锐。但是呢,我现在确实无法回答你,你说当时没考虑到,我怎么回答。其实说实话,当时确实也没考虑到,当时就是为了整个体系不会出问题,然后整个体系生存下来。
记者:也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要充裕自己的资金?
张良宾:不维持这个互保的话,肯定朝华集团的资金链就会断。事实上,当时我们几家都是这么做的,没办法,
记者:已经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的链条?
张良宾:对。
记者:没有一家能停下来,是吗?
张良宾:停下来的话,损失就会非常大。
解说:
互相担保在短时期内使几家公司分别得到了一定规模的银行贷款,可是并不能维持长远。此时的张良宾、张斌兄弟二人,想到了西昌电力。韩亚能,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经理。
同期:
韩亚能(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经理):1996年他(兄弟二人)进入的时候,当时是以三家法人股东进入的,第一个是涪陵建陶,第二个是四川立信,第三个是郑东大。
记者:这三家公司和张良宾之间是什么关系?
韩亚能:四川立信是张良宾持有90%的股权,四川立信又是涪陵建陶的控股股东,郑东大的第一大股东是张斌,就是张良宾的亲弟弟,张斌。从当时的《公司法》来讲,只要自然人方面有联系,那么也称为关联公司。
记者:三家公司合起来的股本量在西昌电力占有多少?
韩亚能:合起来就成了第一大股东,但是当时他还没有合并。当时证监会在审核西昌电力发行股票的过程中,就发现,张良宾已经是西昌电力的潜在的实际大股东,就要求他对证监会作出郑重的承诺,不干涉西昌电力的经营,西昌电力保持财务、资产、人员的独立。
记者:当时为什么会要(张良宾)做出这样的承诺?
韩亚能:是为了避免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
记者:对这些人只有自律,一种道德的约束。
韩亚能:对,主要是自律,对他道德底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