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2日15时,山西屯兰煤矿事故已造成73人遇难。据事故抢险指挥部介绍,现已初步查明,事故原因为井下局部瓦斯爆炸。(新华社2月22日)
山西,山西屯兰矿难迄今为止已经遭到了大量人员伤亡,为2005年11月27日黑龙江七台河矿难(造成171人遇难)以来,国有煤矿最惨烈的一次矿难,也是少有的在国有重点大矿发生的矿难——七台河矿难中的东风煤矿年产量不过60万吨,而屯兰煤矿年产量达到了500万吨。而且屯兰煤矿,是一个曾连续5年保持零死亡纪录的国有重点煤矿。一个样板煤矿变成问题煤矿,是无数偶然因素汇聚在一起的结果,还是麻痹大意、隐患长期淤积的必然?如果不能搞清楚这些问题,形成“谁也难逃矿难”的消极认识,所谓“煤矿安全”就可能成为一个让人死不瞑目的神话传说。
小煤矿规模小财力弱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再加之竭泽而渔的本性,矿难频发有其必然性。所以,国家从2005年开始,全面整顿关闭小煤矿,并力争到2010年把小煤矿数量压到1万处以内。大量的小煤矿被关闭后,全国煤炭产量不但没有下降,还有大幅度的增长,这一减一增如何实现,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主要靠国有大矿产量的快速增长。对一些安全生产成绩差强人意的国有煤矿来说,快速增长也意味着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屯兰煤矿是行业安全生产的样本煤矿,连这样的煤矿尚且难逃矿难,那些稍逊屯兰煤矿的国有煤矿就更有理由让人不放心了。
从理论上说,煤矿规模越大似乎越有利于安全生产模式的推开,比如有了更多的财力来支撑购买昂贵的安全生产设备,可以从技术上提供安全保障;有了更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可以从制度上提供安全保障;而且,大矿的矿工接受培训的机会更多,可以从人员素质上提供安全保障。这也是公众普遍对国有煤矿、尤其是国有大矿的安全生产报以信心的根本原因。
但是,制度、设备都是死的,唯有人是活的,矿工的个人素质固然重要,但是在每次矿难原因中发现最多的问题依然是“管理问题”——问题出在煤矿的各级领导身上。能做到5年如一日地严抓硬管固然可喜,但是如果能做到10年20年,乃至更长久地严抓硬管岂不更好?可惜,问题往往出在管理松懈上。七台河矿难发生后,让飞速赶来的时任安监总局局长的李毅中大为震怒的是,堂堂国有大矿,居然搞不清楚多少人在井下工作,管理松懈到这般田地,不出事才怪!安全生产监控设备再先进,一个管理松懈就可以使其缴械投降,形同虚设。
在管理松懈的背后,往往是侥幸心理和盲目追求高产心理在协同作怪。长期平安无事最容易让人产生侥幸心理,放松紧绷的弦,将复杂而有繁琐的安检、预测、防范诸程序视为负担,进而删繁就简,加速隐患的聚集。高产心理与主管部门的盈利预期相关,总希望一亩地打出十亩地的粮食来,无限度地向设备向工人要产量,由此导致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不断发生,一旦习以为常,就如同在高速路上加速驶向迎面开来的汽车一样,后果可想而知。由于国有大矿产量高、规模大,除了个别现代化程度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之外,井下同时作业人数大大多于私人小矿。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伤亡惨重。
屯兰煤矿事故的原因是否也难以跳出国有煤矿矿难原因的窠臼?屯兰矿难提醒公众注意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生产隐患,屯兰煤矿出的问题是否在其他国有大矿也同样遇到,值得它们好好检讨自己。矿难总在安全意识走神的时候发生,不怕因为偶然因素的走神,就怕其中有国有煤矿生产制度性的因素在。倘若身负维护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神话的国有大矿能以屯兰煤矿为鉴,不沉湎在昨天的荣誉中,时刻保持从零开始的心态,重上安全生产课,那么屯兰煤矿安全神话的倒掉也算“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