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名75岁的老汉在公交站台下车时不小心跌倒在地,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救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众乘客才上前救他。(2月23日《南京晨报》)
果不其然,在这条后面的网友跟帖里,大批网友提到了曾经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彭宇案”,并直接将这起案件当成之所以造成如今这幅场景的“罪魁祸首”。
除了当事人和当时身在现场的目击者,你我都不可能真实还原“彭宇案”的真相。但此案之所以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还是和案件审理中法官的“大胆推理”分不开的。
记得在当时就有人不无忧虑地发问:今后谁还会去做好事?声犹在耳,答案就来了,而且来得是如此充满戏剧效果。不管在哪一个国家,不管操着什么样的语言,当一位老人倒地不起时首先想到的是要先声明一下“是我自己跌的”,这都不能不说是极大的讽刺与悲哀。除了对人情、人性、道德的反思与质问, “彭宇案”的后遗症之所以如此顽固主要是因为其突破了民众心理承受能力的底线。
当一场事关救人与否的争议闹到法庭时,其本身就是对道德与人情底线的突破,因为在常人看来,这样的事根本不应发生。而司法机关在处理过程中的草率,进一步冲击着民众本已脆弱的心理防线。民众本已对人情冷暖的负面认知会随之扩大、深化,那种怀疑、无奈且又无助的不确定心态一旦产生,就不会轻易地挥去。
所以,这句“是我自己跌的”更应拿给法官们听听。法律赋予法官的神圣权力,包括自由裁量或合理推理的权力谁也无法剥夺。但这些权力的行使不能对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与人性要求产生损害。我常在书中见到一些国外的著名判例,其中不乏革除旧习、推动文明进步者。而这句“是我自己跌的”,却正像一个反面典型,在人们心中掀起剧烈且持久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