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午,一名75岁的老汉在南京市下关区三汊河公交站台下车时,一头从公交车后门跌倒在地,当场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救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众乘客才上前救他。(2月23日《南京晨报》)
救人于危难从来都是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度在诸多侠义小说中最精彩的一个章节,只可惜伴随着商品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道德整体的滑坡,这种救人于危难的传统早已成了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
我相信任何一个看过此新闻的读者,莫不为老汉的一句“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而苦笑和些许辛酸。老汉说的这句话能让我们产生最直接的对去年闹的沸沸扬扬的南京彭宇案的回忆。在那个案子里,助人为乐的彭宇因为缺少法律层面的证据支撑,而被判有罪,做好事也有罪,也算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奇特现象,当时案子宣判以后,宣判结果带给公众的心灵震撼今天终于以这样灰色幽默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有种哭笑不得的讽刺感。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对扶危助困有了道德恐惧,好像每一个人都不能确切的说出个准确时间,但这种对公共道德的恐惧却如瘟疫一般渗透到了社会公众的心里,如同对某种信仰或理想的丧失一样,虽然我们心存善良,但却不敢对处于困境中的弱小者施以援手,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样让人唏嘘不已的道德困境和社会心灵荒漠。
确切的说,是人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和社会保障机制特别是对道德义举的缺乏保护导致了很多人想做好事而不敢做。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做好事,也要建立在不给自己带来巨大麻烦甚至是牢狱之灾的前提下,如果这个社会我们在做一件好事之前,在帮扶一位老人站起来之前都要慎重考虑会不会被赖上,甚至有可能会被法院判罪赔钱,可以说,这样的道德困境只能用绝望二字来形容了。
如何重建社会转型期公众对社会公共道德滑坡带来的失望和对做好事所产生的道德恐惧,重新营造一个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友好型社会,无论对政府执政者来说,还是对从事教育、媒体的价值导向引领者、观念传播者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思考题。
对道德和做善事的恐惧,表面上好似一种奇谈怪论,一种不合常理的反习俗行为,其背后折射的却是对于见义勇为等道德行为缺乏足够保护的制度缺失。如何让喊了多年的英雄流血不再流泪成为真正的现实作为,如何让人们不再对做好事心存恐惧,这是一个健康和谐社会公民对社会公共道德环境最基本的要求,但愿这一天,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