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终于定了!”连日来,驻扎在南京宝船厂遗址的船匠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说的,是仿明代郑和宝船建造图纸,前不久通过了中国船级社与挪威船级社的联合审批。
依据这张图纸,投资7000万元复建的郑和宝船有望于明年夏季下水试航。试航时将载上市民志愿者,重走昔日郑和航海路线。
这一计划,被称为“八下西洋”。
昨天,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前往宝船厂遗址探营。
起锚地的呼声
“八下西洋”,南京酝酿了5年多。
“南京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郑和宝船的主要制造地、起锚地,早有复建宝船的设想。”负责复建工程的江苏龙江造船公司总经理赵志刚清楚记得,2003年6月6日那天,鼓楼区宝船遗址开发筹备小组讨论动议是否需要复建仿古宝船,与会者不约而同——“建!”
与会者各自陈述了建的理由。
有的专家说:“郑和是世界环球航行第一人,郑和宝船揭开人类大航海的序幕。宝船复建,就是立碑。”
也有人认为:“美国纽约设计建造宝船、印度孟买已经建成大半、中国大连港湾广场铜铸了一艘40多米长的郑和宝船,德国汉堡也正在建宝船仿真船模。南京作为起锚地倘若不建,丢掉的不单是艘船,而是展示古航海外交、传播与邻为善的‘和文化’、增强市民海洋意识的一次绝好机会。”
还有的则考虑:“倘若仿船能够下水,能够开往东南亚一带巡游,那就是为繁荣南京旅游添了一个‘大件’,同时也为青少年教育开辟了独特的‘室外课堂’。”
……
共识,在那一刻达成。
在赵志刚的案头,一份《郑和宝船复建大事记》见证了几年来这一事件的进程。单是围绕宝船召开的会议,就达近百场之多。
200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召开,再次促动了宝船复建。会上,外国专家的发问令中国船匠刻骨铭心:“你们总是强调古代造船技术如何辉煌,你们的仿古木船在哪里?国际上一些木帆船集会活动也看不到中华仿古船的身影。”
这一幕,同样被赵志刚记录在册。“令人欣慰的是,南京已经开始行动。”他说。
同年10月,由南京鼓楼区政府和新加坡金龙集团共同投资成立公司,专事仿明代郑和宝船建造。
2007年,获国家交通部批准支持,宝船复建正式提上日程。
宝船设计规模“世界第一”
“建设一条大型仿古船有些方面可能比造一艘航空母舰还难。”这句话,出自原海军副司令员张序三中将之口。而今,龙江船厂的船匠们深有体会。
郑和宝船啥模样?由于历史上下西洋造船、航海资料全部烧毁,也找不到实船可供参照。唯一能参考的,仅史料记载的“长44丈4尺,宽18丈,9桅12帆”这样的零星资料而已。
设计人员以瑞典“歌德堡”号为例说,同是大型仿古船,瑞典“歌德堡”号既有260多年前的图纸,也有打捞起的部分沉船残骸,投资3.5亿元人民币,用了整整20年才建成。其间10年研究,10年制造。与之相比,仿古郑和宝船的建造没有现成的图纸设计,没有实船文物可供参照,许多传统技艺也几近失传。
难度,可想而知。
船舶专家们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到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专家研讨会推荐的“两千料”宝船模型。经考证,那是郑和船队中最具代表性的船型。
有尺寸、有模型,再参考宋、元时代皇家出使船只相关记载,经明史、古船、航海专家们反复讨论研究,图纸上终于画出了第一笔。
根据图纸,仿古郑和宝船长71.1米、宽14.05米、主桅高38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仿古木帆船。设计人员介绍,这3个数字均有“说法”,代表1405年7月11日郑和首次下西洋,总共到达38个国家和地区。船型则酷似“两千料”海船,艏艉上翘。由于定位于文化交流船,在色彩上选取枣红、桔红等不同红色搭配,代表喜庆。
螺钉与木的艺术
大样有了,可测算至细节,船匠们着实吓了一跳——这艘“巨无霸”的建造,至少需要50吨螺钉和4000多方原木!
“郑和宝船是木帆船,仿古船也要是木帆船,以保持原汁原味。”赵志刚说,其工艺相当复杂,单是固定原木的螺栓钉锔就有50吨,最长的就达14米。“看到设计成功的图纸时,不少船事专家都形容这是‘螺钉与木的艺术’。”
尤其是木的选取,十分苛刻。对着部分已经运抵船厂的原木,船匠们介绍,复建宝船的木材全部从马来西亚东部进口,因为那里长年温度都在26℃至32℃,日照十分充足,在那里长一年的树相当于在南京长三年,选用木材的树龄也都在100年左右,不仅材质非常好,而且海虫还不吃。这些木材具有强度高、耐腐蚀、表面光洁耐磨等特点。
此外,造船中还需要制造肋骨的弯木,这个部位对材质要求更高。赵志刚说:“我们派去的人,正在马来西亚深山老林里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找哩。”
除了拼接榫接钉锔固定外,宝船船体还将采用中国传统的捻缝工艺,以保证木质船舶水密。据介绍,纯正桐油、壳灰、苧蔴、竹丝粉等几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打灰机反复锤打成熟,才可用作宝船捻缝材料。
“当然,实际施工当中,许多工艺要比‘纸上谈兵’复杂得多。毕竟这是一艘要入海航行的大木船,要经得起惊涛骇浪的考验。”赵志刚说。
宝船要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今天航海,古色古香的仿古郑和宝船,可比明代先进多了,其性能完全可与现代船舶媲美。”谈及“八下西洋”,设计人员为记者介绍起宝船的设计理念——“仿古不复古”。
这一设计理念无疑为施工提高了难度。“最难的,恐怕就是管线的排布了。”据他介绍,船舱通讯、导航等现代化设备齐全,不仅设有雷达导航系统,还设有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连接这些设备的管线密如蛛网。“试想,要在木制船上安插这么多根管线,单是体力活就累得够呛。”
“由于是木质船,消防要求也特别高。”备战宝船复建的船匠们说,施工当中,专业人员每天要用防火药雾喷淋船上每一块木板,就像给船洗澡一样。机舱、乘员舱室、走道及公共场所也都设有自动烟火报警系统。在机舱还设置全浸没高压水雾自动灭火系统,乘员舱室、走道及公共场所设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试航期间,宝船将按全船总乘员数200%配备救生艇筏。
“坐过秦淮河的画舫吧。仿古郑和宝船建成后,游客乘船比那还享受。”设计人员说,船内装有中央空调系统和强力通风换气系统,还有两间厨房、餐厅、活动室、多功能厅等公共活动场所。当然,像冷冻库、蔬菜冷藏库、粮食库、淡水柜储水及海水淡化装置这样的必备设施也一应俱全。
根据计划,仿古郑和宝船将于明年夏季下水试航,用作航海、文化考察交流、经贸展示等用途。该船满载60人,其中船员14人。值得一提的是,“八下西洋”将征集36名志愿者,一起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不单如此,仿古郑和宝船建成后,郑和宝船遗址公园还将西扩150亩至滨江1800米江岸,连接码头。区域内将展示下西洋各国经典建筑艺术、风味小吃、风情演绎等。届时,西至大江、东至郑和国际广场一带都将被注入郑和文化元素,整片作为市文化产业基地。
“到那时,公园还计划再造‘半艘船’,放在公园6号作塘的西侧。”赵志刚说,之所以称为半艘,是因为这艘宝船表现为建造过程中的船,现场有几个工人不停制作,游客可以编缆绳、钉钉子,参与造船体验。(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