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不久,《南方日报》就接到不少教育乱收费的投诉,为什么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昨天(26日),记者从省教育纪工委了解到,广东2009年春季新学期的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即日起启动。今年新学期教育收费的检查面将覆盖全省1/3的中小学以上,重点监督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有无截留、挪用和挤占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等情况。
有教育乱收费就不予“评强”
广东省教育纪工委书记、监察专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陈韩晓昨天(26日)透露,全省教育系统教育收费信访举报量比2007年下降了45.38%。陈韩晓分析,除了免费义务教育推行的原因外,信访量大幅下降还在于各地加强重视了教育收费规范化的问题。据悉,广东从2006年开始,将教育收费规范县作为评定和复查教育强县(市、区)的必备条件之一,并且实施“一票否决制”。“即如有存在教育乱收费现象就不予评强”,他说,广东还将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作为考核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据介绍,目前全省有123个县(市、区、镇)分4批被授予“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县(市、区、镇)”称号;珠海、佛山、东莞、中山4市被授予“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市”称号。“意味着这些县、市基本实现了教育收费‘零投诉’,或者在接到投诉尽快完成处理、整改,让人民满意。”陈韩晓说,“而且一旦发现问题或做得不好的,我们将予以‘摘牌’。”
借补课名义收费去年比较突出
“原来学校可以直接向学生收取的书杂费,变成了由财政负担,多绕了几个环节经费才能到学校。”粤北某县一位老师电话“报料”,学期初应该到位的资金有的到了期末都没有完全到位,学校要自己先找米下锅,“甚至老师要先掏腰包买粉笔、油墨”。
“这样的情况确实不同程度存在……”在回应本报记者提出的有关“报料”的情况后,陈韩晓痛心地表示,尽管广东在规范教育收费的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新的突出的问题。比如说,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的部分县(市、区)未能按照省核定的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及时足额拨付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使学校的公用经费不足,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同时,一些地方基层部门和学校违规使用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陈韩晓说,有的地方占用免杂费补助资金用来发放临时代课教师工资、教职工政策性津贴补助和福利,以及用于开展奖教奖学活动支出等。
此外,个别地方和学校还仍然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乱收费。“去年违规收费比较突出的是,借补课名义收费;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高三复读生,以及个别学校违规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收取高额借读费等。”
针对近两年新出现的突出问题,陈韩晓表示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层层公布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对顶风违纪向学生乱收费、挤占挪用教育补助资金等行为,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责任追究到人,处分落实到人”。
-数据说话
去年处理29名
教育乱收费责任人
为加强对教育收费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落实、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广东去年完善了教育收费信访快速督办和定期通报机制,不仅信访电话在正常工作时间无间断开放,同时将受理群众来电来信反映的收费问题,要求各地市在规定时间办结,并上报核查结果,同时通报每季度的查处情况。
“我们发现,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由于收费项目减少及明了,全省的教育收费明显得到进一步规范。”陈韩晓昨天告诉记者,去年全省查处学校违规收费金额 237.89万元,处理教育乱收费责任人29人,均比2007年的相应数据有所减少;同时,全省教育系统教育收费信访举报量比2007年下降了 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