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依旧“下沉”的全球经济,是自保还是协作?是同舟共济还是同床异梦?考验的不仅是诸国领袖的胸襟,更考验的是人类战胜危机的理性光芒
一年半时间已经过去了,国际金融危机距爆发至今仍然在持续恶化,并进一步蔓延到实体经济,世界经济的衰退程度不断地超出世界银行和IMF的预期。采访中,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对《瞭望》新闻周刊分析说,从目前最新动态判断,2009年全球经济仍将是充满变数和动荡的一年,整体形势甚至可能要比2008年更为严峻。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还没见底的征兆。美欧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破产还在持续增加,而且银行资产大幅度缩水。已注资200亿美元的花旗银行,目前市值缩水到1/10。按照近日前IMF总裁拉托的判断,“如果金融机构和其融资功能不恢复到正常状态,实体经济难以运转起来。”
另一方面,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迅速扩散。除了去年下半年以来通用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业的亏损、破产和萧条还在持续蔓延外,原本被经济学家认为可能率先复苏的日本电子业,也出现了全行业性的急剧衰退,日本十大电器公司统统亏损。
伴随着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相互传染,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一种“去全球化”的逆潮在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间浮现出来。无论是美国国内市场喧嚷的“雇佣本国员工条例”和“购买国货”,还是欧美保护主义者在全世界寻找危机“替罪羊”的言行,危机肆虐下的全球经济体间的不信任、自保情绪以及政策合作协调机制薄弱,正在加剧新一轮更大规模金融海啸爆发的可能性。
如果发生第二波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危机,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世纪性全球经济灾难。王一鸣认为,眼前这场危机的实质是全球性的制度性危机,只有通过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制的共同调整和改革才能得到解决。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也强调,当前的金融挑战是全球性的。
在世界经济已经高度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必须正视这场危机的实质。“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不得法亦不得人心,“各自为政”的单干也无法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开放合作、协调行动才是世界经济克服危机的主调。
“美国病人”
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形容美国经济,正在“像癌症一样扩散”。美国经济衰退已经持续了一年,至今还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被寄予厚望的奥巴马“新政”本月出台几大措施,成效尚难以预期,并未给水深火热的市场带来足够信心。
于是,美国内外对美国经济今年能否走出衰退的怀疑正日渐增强,特别是银行体系的继续恶化,使得对美国即将爆发第二波金融危机的忧虑甚嚣尘上。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最新的美国经济数据中。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8%,经济紧缩下滑速度创下26年来之最;出口急剧放缓,环比增长大幅下降19.7%;今年1月份失业率达到7.6%,为16年来最高水平。
银行、楼市和消费被认为是压在美国经济头上的三座“大山”。今年以来,美国不到2个月时间再倒闭14家银行。到目前为止,此轮金融危机已造成美国39家银行倒闭;楼市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新房开工量比前一个月下降16.8%,这是美国新房开工量连续第七个月下降;2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再次降至历史低位。
而且,以上种种数据表明,这场危机还没有出现明显见底的迹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月18日大幅下调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1月预测的下滑0.2%至增长1.1%之间,下调至下滑0.5%至增长1.3%之间。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月24日在国会作报告时说,美国经济正“经历严重收缩……下滑的风险很可能超过上升的可能。”他指出了目前面临的两大风险,一是由于全球范围经济减速,加剧美国经济所受压力;另一种风险来自所谓“逆向反馈圈”的“毁灭性力量”,即持续恶化的经济状况和金融状况之间的恶性循环。
准确预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宾尼描述的形势更为严峻,美国金融业遭受的信贷危机损失将达到3.6万亿美元,银行体系实质上已经破产,“我们仍旧处于严峻的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危机当中,情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现在,对美国经济最大的担忧是银行业破产深度的加重,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AIG等“龙头”大型金融机构资产恶化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一时间,美国银行业“国有化”成为美国朝野间的焦点争议。
反对者把国有化的后果喻为“伊拉克战争”,一旦启动便需不断增加投入,难以脱身。一些政府官员认为,这些企业规模太大、牵扯面太广,以至国家经济无法承受它们的破产,政府将被迫不断填补这些公司亏损的“无底洞”。
但是,美国财政决策人士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危机面越来越扩大的形势下,如果不能尽快推行“国有化”计划,情况可能变得更糟,金融海啸“第二波”会很快出现,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新的沉重打击。
然而,商业银行是否会国有化,新任美国财长盖特纳在2月10日公布的金融稳定计划中未作任何表示。这份规模高达2万亿美元的方案被认为细节欠缺,许多人担心计划无法具体落实及成效不彰。
这种迟疑不决遭到了美国股市的不信任“投票”,道琼斯指数在方案公布后急跌近400点。进而美国各界开始对奥氏“新政”产生了质疑。奥巴马声称其2月17日签署的经济刺激计划是结束美国经济困境的“起点”,但美国股市主要股指当天暴跌至近3个月低点,反映出市场对刺激计划的效果心存疑虑。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邹新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2月份美国政府接连推出了三大政策存在缺陷:整体上较为空泛,可操作性不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冲突;部分政策内容之间存在矛盾;对信贷紧缩问题依然没有一个成型可靠的解决方案。邹新判断,奥巴马救助政策的执行效果可能会打折扣,2009年美国经济难以进入复苏周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奥巴马的计划一大部分内容是个人减税,还没有把重点放在帮助实体经济上,包括结构调整。在他看来,美国只有继续开放,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包括调整其有关政策,比如放松其施行的出口技术管制,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才有可能更快走出危机。
毫无疑问,全球金融危机何时见底,最终还是要看美国,因为美国是此次危机的源头和中心,而且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目前的美国决策者还没有拿出其所崇敬的罗斯福“新政”那样的果敢和勇气。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