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最近档期很满,约他采访相当困难。这位“老新闻”正在紧张准备应对新挑战。
曾经是“中国政府的公关总领”——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掌门人,而后担纲高等学府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可谓身经百战。而今他又受命出任中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不过,尽管是沙场老将,但这一次转战到政协舞台,“老新闻”还是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最怕记者问的事我不知道
“昨天我碰到李肇星,他拿着一摞资料给我看,里面的问题细极了,比我这一摞还厚。”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赵启正指着桌上厚厚的资料说。实际上,为了备战今年“两会”,他自己也下了一番功夫。
“每天都要学习。”赵启正说,当好发言人要做到“内知国情、外知世界”。
“‘内知国情’是第一。国情包括很多,除了一般性的了解,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则应该知道的特别多。如果是卫生部的发言人,应该知道中国的医疗政策、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如果是教育部门的发言人,应该知道中国教育的情况。”
“第二,外知世界。如果不知道世界,你的尺度就难把握。很多事情不能轻易地称为中国第一,因为有可能其他地方还有更好的。所以具有较好的文化背景,才能把握好表达的尺度。”
但尽管如此,当“两会”首场记者会临近时,赵启正还是坦言:“最怕记者问的事我不知道”。
“不知道我也不能不回答啊,所以我会说,你的消息我没有获得,但是对这类问题,我们的立场是……。”赵启正说,做新闻官得有担当,“回答好了,是为国争光;但如果回答错了,就可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不过,这位“老新闻”肯定地说,“就算是压力再大,你要想到这是‘为国捐躯’啊!”
二怕角色摆错了
自一九八三年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开始启用大会新闻发言人以来,赵启正是第十位发言人。对他而言,这是全新的角色。
“在政协回答问题比在国新办难”,赵启正说,国新办是代表政府发言,而政协不代表政府。“政协是一个政治协商机构,并没有制定和执行法律与政策的权力,但记者问的时候并不管这些。”
中国政协常用“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来自我定位,强调在履行职责中,摆好角色,发挥作用。而作为政协发言人,如何摆好这个角色,几乎是以往每位政协发言人必须面对的难题。
“比如记者问,您认为中国的统计数字真实吗?我不能不回答呀!我的回答会是,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统计数字是有法律依据的,但是如果你认为我们的统计还有待改进,我们会改的。”
不过赵启正也表示,就这一句“我们会改的”,其中的界限也不好掌握。
三怕关键词汇难翻译
“对外解释中国政协,其实就是中国问题的国际表达”,而最难表达的,则是外国没有的事情。赵启正说,“比如政协,大多数国家没有政治协商会议,也就没有一个和政协对应的机构,因此我们要向外国记者解释中国的政协是什么。”
赵启正说:“我们有太多的关键词不好翻译,因为这些词产生在中国,解释权在中国,翻译权严格讲也在中国,但是我们翻译得并不是很清楚。”其中,“难翻译的是政治词汇,很多政治词汇都是中国创造的”。
不过,这位“老新闻”做事很认真,为了力求准确,他都事先和翻译商量,打好腹稿。“如果一句话根本翻译不过去,我就不说了,比如馒头这个词,外国没有,翻译不了,我就不说我爱吃馒头了,我可以改说我很爱吃中国饭”。
由于是第一次担任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此前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邀请境外媒体和港澳台记者参加的三场茶叙。
“茶叙有没有热身的意思呢?有,但是我没跟他们这么说。”赵启正说,茶叙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境外媒体对中国哪些问题有兴趣、对哪些问题存在疑惑,了解他们想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开展政协会议期间的新闻工作。“还有一点,我们说好了,茶叙不是发布会。”
茶叙也出现小插曲。据参加茶叙的有关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将邀请台籍人士列席政协会议,但据记者了解,本次全国政协大会并无邀请台籍人士列席会议的计划。(记者徐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