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上海“居住证满七年转户口试行办法”上周开始试行,试行期为三年。而此事引发的关注大大超出了上海市的范畴,人们关心“上海户籍新政”是不是会启动中国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
上海的办法中规定,持上海市居住证满七年、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七年、依法纳税、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无违法记录者,可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此外,为吸引优秀人才落户,该办法还规定,在上海市做出重大贡献,并获得相应奖励,或者在上海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在高级技师专业,工种与所聘岗位相符的,可不受时间及参保年限限制。
据了解,上海现有常住人口约1900万,其中约600多万人没有上海户籍。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先后在1994年、2002年、2004年三次调整户口迁移政策,这次改革被称为上海第四次户籍制度改革。
突破户籍限制地方跃跃欲试
“上海的户籍制度改革释放出积极信号,有深远影响。”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对本报记者表示,他更看重上海在推动全国突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方面所起到的带动作用。
如今,在我国许多地方展开的新一轮户籍改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通过全面推进改革,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户籍制度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复杂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不研究解决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问题,不破除各种壁垒,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就难以全面稳步推进。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已经开始为破除城乡二元户籍结构“试水”。
2008年中国各地密集出台户籍制度改革举措,因此有人将这一年称为“中国户籍改革推进年”。公安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中国已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在浙江嘉兴市等二、三线中小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更是触及了社保等核心内容。
“由于户籍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转移没有带来人口的流动,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消费结构没有改善,城市的收入被带回农村去消费。”肖金成认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城市应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减轻农村压力,提高农民收入,而进城农民工将促进城市商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扩大对工业品的需求,继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上海户籍制度“破冰”何时能惠及农民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日前表示,上海将逐步吸纳外来人员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这其中包括农民工群体。专家分析,这将打破目前限制农民工“入围”户籍申请的“壁垒”。
上海户籍制度改革引发思考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院院长彭希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上海的户籍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意义是打开了户籍改革的新通道。尽管现在口子不大,但它毕竟与以往的试点不同,它是试图用一种社会成本比较低、改革造成动荡比较小和社会收益比较大的方式,把居住证和户籍直接连接起来,而这个连接应当是具有间接式改革的特点,对于特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具有重要示范性意义。
上海公布的户籍新政,居住证可以有条件转户口,五道入户门槛引发争议。在全国中小城市逐步放开户籍管理的大背景下,上海户籍新政能否为其他大城市户籍改革提供启示,许多媒体把上海这次户籍改革的动向评价为“打破了中国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坚冰”,但人们真正看到的却是,这扇大门只是有条件地向小部分人开放,许多持有居住证的人都在忧虑他们真正能拿到户籍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上海的一些做法尽管是立足于当前的形势和具体问题的需要而做的尝试,但是它和我们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逻辑是相悖的。”北京大学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任王锡锌教授对记者如此表示。
王锡锌认为,上海户口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是因为背后有医疗、福利、教育、就业机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等这样一些福利。
“我们今天谈户籍制度改革恰好是要逐渐地加以均等化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它和我们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逻辑是相悖的。”王锡锌说。
也有专家表示,上海户籍新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改革户籍制度,而是为了引进人才。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陆益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不要把一切事务管理领域的改革都叫户籍制度改革。我们所说的改革一定是向前进的方向去改革。”
这种做法在陆益龙看来,不是朝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去改,而仅仅是一个措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