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昨天开幕,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亦将于明天如期召开。至此,在未来的十数天里,一年一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集中实践和展示周期”将引发国内外舆论的广为关注。早报从今天起至“两会”结束日,每天辟出一块版面刊发“两会评论”,与广大读者一起关注国事,关注民生,关注2009年的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提前引爆了中国经济多年积累却始终“悬而难化”的结构性矛盾。出口大幅下降,外国投资锐减,存量内需萎缩,失业压力加剧,社会失稳风险骤增。情势逼人,如何应对危机——“两会”集思广益之广度和深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所在。
经济问题是2009年国内“第一问题”,“保八”成为拉动内需、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根本物质基础。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今年的“两会”堪称“保增长两会”,亦可称之为“保民生两会”。
读者当还记得,去年11月9日国务院颁行“国十条”打响“经济保卫战”,但从去年10月份起,国内按月统计的财政收入、税收入库、对外贸易、工业增加值、货物运输量、发(用)电量等衡量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关键评价指标一直呈逐月下跌态势。眼下,时令虽已步入3月,但今年1月份最主要的经济运行评价指标——1月份GDP迄今尚未公布……
2月23日政治局会议为“经济保卫战”加码,提出“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月28日温总理与数十万网友在线网聊时坦言:“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没有见到底。”紧接着,在“2009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透风称:“如果一季度经济还未见底,将视情况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的投资力度及拉动内需的力度。”前天,官方的人民网刊出一篇“猛文”,声称总盘子可能达致8万亿-10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新计划”正处于高层讨论之中,该“猛文”出自渣打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撰写的一篇报告。追溯“经济刺激新计划”的消息源,王志浩以“有官员暗示”作答。还有,官方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公开发出警示:“目前中国经济形势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更困难,本轮经济危机的调整周期要长于1998年(调整期4年),只有当民间资本自动进行投资之时,中国经济才能言及有所复苏。”综合上述官方和民间、正式和非正式、主流和非主流的信源,我们以为至少有两个问题很值得社会各界思考:
其一,政治局会议为“保八”加码与温总理的“还未见底”说互为印证,间接证明“保八”的难度超过先前(最初)的预计,想要实现“保八”目标,政府主导的投资和社保“托底”投入仍需大幅增加。
其二,力争“保八”,中央政府仍有相应的资源可以集中使用,这无异于昭告社会,中央政府“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客观上有利于增添社会各界合力迎战危机的底气。
若说业界重在关注“两会”如何讨论“保增长”,那么,老百姓则更加在意“两会”如何讨论“保民生”。民生选项(欠账)很多,按轻重缓急排序,社保、医保、低保等“三保”最值得政府操心费力,保就业更系当务之急。那么,现有4万亿甚至数量更大的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方案中,用于偿还民生欠账的“三保”究竟安排多大盘子,地方配套资金安排多少,信息归谁公开,资金如何做到减少“跑、冒、滴、漏、截、挪、贪”等消耗,账目归谁公开,归谁审计监督,出了问题作何处罚,以及今年偿还民生欠账的阶段性目标等等百姓担心和忧虑,能否通过“两会”作出权威的解疑释惑。
熟悉“两会”运作规则和运作程序的读者知晓,“两会”年度例会并非是具体政策的制定大会,而是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政治表达平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两会”集思广益之功效——我们期待代表和委员少赞美、多思考,少讲成绩、多讲问题,把困难讲透,把症结找准,惟有如此,政府下一步的“救市”政策才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是,建立于明确复苏预期之上的信心,才能真正称为合力战胜危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