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任沁沁 韩冰)全国政协委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主任李烈荣委员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3—5年内,泥石流、崩塌、滑坡将成为可能造成四川灾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灾种。
“据日本等地的经验,特大地震发生后,其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所产生的影响将持续10年左右。”李烈荣说,汶川地震发生在地质环境脆弱的龙门山地区,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
“强烈地震使极震区的山体普遍受到破坏,大量崩塌、滑坡积累了数十亿方的松散堆积物。”李烈荣说,由于强降雨、余震影响和恢复重建过程中的人类工程活动,,使地质灾害隐患成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还具有复杂多变和很强的不确定性。
“滑坡、崩塌体、危岩体突发性强,势能大、摧毁力强、影响范围广,一旦成灾,将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李烈荣介绍,有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有可能堵江、堵河形成堰塞湖,进而引发洪水、溃决型泥石流和回水淹没等灾害,所以地震灾区的地质灾害防治面临严峻的形势。
李烈荣呼吁,国家应当尽快立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改善地质环境,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为恢复重建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他建议,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建设,全面提高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的防灾自救能力;统筹全国的专业地质灾害防治力量,支援、帮助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监测预警、避让搬迁、排危除险等各种防灾手段充分运用到防灾工作中。